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新聞調查:498萬人口對桂林意味著什么?
時間:2011-08-03 08:22:35  來源:桂林晚報  作者:沈青 

    498.84萬,這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出的桂林市總人口數。

    7月18日,市統計局公布了桂林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這些數據顯示:桂林已步入老齡社會,桂林人口自然增長率在過去10年降低了一半,桂林男女比例差距正在縮小……

    看似乏味的數據,其實真實反映著桂林目前的城市狀態和未來的發展軌跡。解析這些數字,可以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做些梳理,并對未來生活進行謀劃,這也正是人口普查的價值所在。

    桂林仔找老婆仍不易

    剛過完28歲生日的桂林小伙李龍齊,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微博名為“80后光棍”。最近,他每個周末都去相親。

    相親的過程,讓這位“80后”小伙明白一個道理并且為之苦惱:想在桂林找個老婆真不容易,只有女孩“挑”他,還輪不到他“挑”別人。

    而現在女孩子“挑”人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挑身高挑相貌,對經濟條件也有苛刻要求。李龍齊工作還不到5年,“有車有房”的擇偶要求讓他自尊心很受挫,只能看著那些同齡女孩投入那些有經濟基礎卻稍微年長的男士懷抱。

    李龍齊的苦惱,其實也是很多“80后”男人的苦惱,在他們“找老婆難”的尷尬現實背后,有著深厚的社會背景。

    專業上,把這種女孩子與同齡男孩婚配難的現象稱為“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歸根結底是由男女性別比例失調造成的。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桂林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45.66萬人,占51.74%;女性人口為229.14萬人,占48.26%。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2.02下降為現在的107.21。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人口性別比正常比值范圍在102-107之間。從這個意義上說,桂林男多女少現象正在緩解,也趨于正常。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現在桂林的適齡男青年找老婆要比以前容易。

    實際上,性別比下降更直觀反映的只是人們生育觀念發生的積極變化,顯現的是男女平等。而影響結婚問題的性別比例卻不是“總人口性別比”,而是“出生人口性別比”。

    據了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的出生性別比開始出現失調,進入90年代之后越來越嚴重,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性別比指數高達118%。

    在出生性別比上,桂林的情況與全國并無太大差異。

    如今,隨著“80后”一代進入婚配年齡,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問題凸顯,突出表現為男多女少。像李龍齊這樣的適齡男青年不容易找到結婚對象,其實就是20多年前嬰幼兒性別比例失衡的反映。

    這樣的出生性別比例失調,不僅關系個人的婚嫁問題,也帶來各方面沖擊。

    比如,當一部分“80后”男青年因為找不到同齡組的對象,就只能到“90”后這樣的下一年齡組中去找。如此循環,就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可能在五六歲之間,甚至更大,而“老夫少妻”現象將會越來越頻繁。

    第二個沖擊是,由于“女少男多”,會促使女青年無形中提高與同齡男青年的適婚條件。

    而在未來一二十年里,這種女少男多現象還可能造成男性勞動力過剩,使男性勞動就業變得困難,隨之產生就業性別擠壓,并產生一定量的無法就業男性群體,他們將成為在擇偶上特別困難的人群。

    養老難題期待破解

    與其他城市一樣,桂林市上世紀80年代初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以來,人口增長模式很快從過去的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過渡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

    其間,城市人口總量增長速度放緩。拿桂林來說,全市總人口10年間共增加了15.5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僅為0.32%,比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減少了一半多。

    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末,桂林市就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

    這一次人口普查數據則顯示:桂林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70.13萬人,僅城區老年人口就達到10萬人。與10年前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85個百分點,桂林市老齡化趨勢已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市民陳先生夫婦都是上世紀70年代末出生的獨生子女,今年6月成婚,4位老人的養老問題成了小兩口心里的一塊石頭。陳太太說:“要在生活和精神上同時照顧4位老人,我們哪有這樣大的精力?”

    家庭養老,一直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而我國老年人對子女的依賴程度顯然比發達國家要高得多。當老齡化“突如其來”時,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現實要求,年輕人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力和精力照顧家中老人?!霸趶V大農村,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面臨經濟供養和生活照料的雙重壓力。”市老齡委負責人告訴記者。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那就是“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正在不斷增加,他們中很多人是“未富先老”,生活相對貧困。

    據市老齡委不完全統計,桂林市獨居或夫妻兩人生活的老年人在20萬左右,占全市老年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而按照全國失能老人數量在全國老人數量中所占的比例推算,桂林市僅城區的失能老人,其數量至少有2萬。

    雖然這些老人大部分吃穿有保障,但由于長期獨守“空巢”、精神上缺乏交流,生活上缺乏照顧,不僅非常孤獨,而且很容易發生意外。特別是那些體弱多病的“失能”老人,一旦突然發病,往往無從應對。

    記者從市民政局福利事務科了解到,目前市區的養老機構只有3027個床位。這意味著,大部分老人的養老重擔,還是落在家庭上。

    一系列數據,都反映出桂林市老齡化加快的社會特點,這種老齡化趨勢,對政府發揮服務功能、給予更積極的幫扶和引導、健全社會養老機制、滿足老年人需求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留住人”將成挑戰

    近年來,桂林市城鎮化、工業化速度不斷加快,中心城市就像一個吸盤,吸引農村人口不斷涌入。

    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桂林市“吸納”的人口并不多。

    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桂林市總人口為498.84萬人,10年間共增加15.56萬人,但常住人口為474.80萬人,只比10年前增加了2.82萬人,那這增加了卻沒有“常住”的10多萬人口流動去哪了呢?記者了解到,這個數據,代表的是那些外出務工、經商或學習的人口。

    29歲的劉一飛是臨桂兩江人,2007年開始離開農村的土地到市內做了4年木工,雖在業內小有名氣,但月收入也就在2000元左右,而且他覺得自己始終沒能融入這個城市,不滿足于現狀的他,帶著技術到了廣東。

    不到半年,他就在東莞一家企業升為班長、組長,月薪達到5000元,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他告訴記者:“誰都不想離開家鄉,但到了廣東才發現,這里讓人視野更開闊,機會更多?!?

    城市化的過程,是部分農村土地變成城市用地的過程,更是農民變身為市民的過程。城市化的真正標志是進城農民有充分的就業機會和完全的市民權益,但在一些地方,土地城市化了,人卻沒能市民化。

    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往往能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其城市化的生活,對來自農村的打工者更有吸引力。

    桂林的鄰居,柳州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其全市總人口為355.44萬人,常住人口卻有375.87萬人,多出了20萬人。數據表明,柳州不僅讓許多柳州人打消了外出務工的念頭,甚至還吸引了外地勞動力。

    記者還注意到另一組數據,在桂林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9.01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62.82萬人,這表明,桂林高素質人口在明顯上升。因此,桂林如何增強自身吸引力,留住我們自己的這些高素質人口,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廣西大學2011屆畢業生羅蕭蕭是全州人,他最近正準備到深圳一家銀行實習,目的是打好今后工作的基礎。“還是想往那邊去,就算不能留在銀行,也好在那邊找其他工作。”他說。

    他說,與他同讀西大的一些桂林籍同學,都想畢業后到大城市就業。在他們眼中,桂林就業渠道偏窄、待遇偏低,他們對回家鄉就業有一些顧慮。

    人口普查的數據已經提醒我們,城市化,不僅僅是漂亮的外表,而更要有城市化的內涵,特別是要有充分吸納就業的能力。

    目前,桂林市正在建設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臨桂新區的建設也已露出雛形,未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業保障將會出現,或許,那里將成為桂林吸納人才的一個新的吸引點。

    “特大城市”值得期待

    城以人興,所以,人口是一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桂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2015年把桂林中心城區建設成為特大城市。

    而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桂林市五城區常住人口為97.5638萬人,已經非常接近特大城市的百萬人口標準。

    人口的增加,為桂林積蓄人力資源和帶來發展契機的同時,也給城市的發展規劃帶來了新的挑戰。事實上,即使一座城市人口超過100萬或150萬以上,都還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城。

    因為,人口集聚只是一項硬性指標,大城市還需要很多軟性指標。

    市政協委員覃麗青介紹,一座大城市必須要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使生活其中的人能享受到更宜居的環境,換言之,城市不僅要能提供“崗位”,更要能提供“床位”。

    這就意味著,城市的建設必須圍繞人而不是圍繞物來發展,也就是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思路?!氨热缃煌?,過去判斷一個城市的交通好壞,是看汽車暢通與否。而今后的標準應該轉移到乘車的人身上,得以人們到達目的地的過程是否通暢為標準?!瘪惽嗾f。

    同時,由于規模效應,大城市里不僅基礎設施的利用率要更高,而且還要能集約使用資源。在經濟效益方面,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積是中小城市的1/6,單位土地產出率卻應是中小城市的40倍。

    目前,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桂林老城區的人口密度在進一步加大,不足100平方公里的老城區,不僅無法滿足漓江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實現大城市目標的要求。

    而臨桂新區的開發建設,恰是適應桂林城市人口增長的最好途徑。

    但也必須認識到,要為這座即將形成的特大城市做好準備,還必須有長期投入的思想準備,需要有意識地在交通、建設、園林、環保等方面,努力去打造一個適宜人居的城市載體。

    “靠主觀分配或者硬性劃分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不斷完善城市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才是最有力的途徑。因為,適宜人居的好環境自然會對人口的遷移產生吸引力。”覃麗青說。

    短評 未雨綢繆應對人口結構變化

    陸汝安

    人口不僅僅是一個數據,而且是一個包含了很多信息的載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可能更關心男女性別比例。依照目前桂林的男女性別比例以及其趨勢來說,桂林男人討老婆看來會越來越難。我們過去常常戲稱老夫少妻是“老牛吃嫩草”,但在適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性擇偶日益現實的今天,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成為常態。

    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則更關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尤其是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加嚴重,誰來照顧他們?顯然,社會化養老將是必然的選擇。

    對于商家來說,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會帶來消費結構變化的。誰能在這些無聲無息的變化中先人一步嗅出商機,誰就可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獲得“紅利”。

    而對于決策者來說,如何順應人口的變化未雨綢繆,在宏觀決策層面及時做出調整和應對,則是關系到桂林未來發展前景、關系到500萬桂林人福祉的大事。

    在已經發生的人口變化和即將到來的人口變化之前,我們可以選擇的發展途徑其實已很清晰———

    一是發展臨桂新區,做大做強桂林。

    事實上,要帶領500萬桂林人、100萬市區人口走上和諧發展之路,現有的老城區已不堪重負。而一座功能完善的新城,在產業承接、人才吸納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發展臨桂新區,并非僅僅把強勢資源集中在這個地區,而是通過搭建一個新的城市平臺,承載起大桂林的未來宏圖。

    二是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

    桂林還有龐大的農業人口,在城鎮化大趨勢下,如何將進城的農業人口變成真正的城鎮人口,使他們能夠享受城市待遇,這是桂林乃至所有城市在新時代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只有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結構,才能實現勞動力的有效配置,延長桂林的“人口紅利”期,從而使桂林的現代化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