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城市化而言,既然城市化體現的是人口與產業的集聚過程,那么城市化就不應僅僅指大城市的發展,而應同時包含著大中小城市、中心鎮,甚至中心村的發展與協調。城市化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體系。因此,引領和帶動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應該是我國城市化的題中之意,是城市化的重要任務
正確認識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兩大戰略的關系,高度重視城市化對新農村建設的引領作用,推動兩者互動共進。通過城鄉統籌,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實現以城帶鄉、城鄉協調、城鄉融合和城鄉共榮。
近段時期,各級政府都在抓緊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涉及城市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兩大重要議題。在閱讀和參加不少地方政府“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規劃建議”的過程中,發現不少地方對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關系把握得不夠準確和恰當,存在著將城市化代替新農村,或者將兩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傾向。鑒于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認識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兩大戰略的關系,高度重視城市化對新農村建設的引領作用,推動兩者互動共進,并體現在各級政府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
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兩大重要戰略
從人均收入、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現狀以及轉型發展的要求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到了從工業化推動發展轉向城市化引領發展的新階段。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鄉二元社會結構的存在,中國的城市化不僅是人口與產業的空間集聚過程,而且也是廣大進城農民的市民化過程。換句話講,中國現階段的城市化,應該是人口集聚、產業集聚、進城農民市民化“三位一體”的過程。
與此同時,由于經濟高速增長的粗放性和資源要素配置、收入分配中的偏差,盡管我國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但城鄉關系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城鄉差距尤其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呈不斷擴大的態勢,“三農”問題依然十分嚴峻。因此,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與發展,在當前也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可以說,城市化戰略和新農村建設戰略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持續發展的兩大重要戰略,兩者并不存在替代關系,而是缺一不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在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和把握這兩大戰略,將它們有機結合、有效結合起來,而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割裂,甚至相互對立起來。
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是相互包容的統一體
事實上,我國的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應該是一個相互包容的統一體,它們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性。關鍵是要正確認識我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對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關系的準確認識和科學把握,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在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時的重要考量。
就新農村建設而言,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包含村莊空間布局的變化過程,而且也包含著農村人口的減少過程,從這一意義上講,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必須放在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框架中進行,必須以城市化來引領、來推進,必須與城市化進程有機結合、有效結合。
就城市化而言,既然城市化體現的是人口與產業的集聚過程,那么城市化就不應僅僅指大城市的發展,而應同時包含著大中小城市、中心鎮,甚至中心村的發展與協調。城市化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種體系。因此,引領和帶動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應該是我國城市化的題中之意,是城市化的重要任務。
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的基本前提
牢固確立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的理念和方略。要切實將這一理念和方略體現在政府的“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體現在相關法律和政策中,并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而不是停留在口號上。
扭轉城市化發展的偏差。我國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存在明顯的偏差。一是表現在進城農民身份轉變滯后于其就業轉移,農民進城就業轉移和城市建設質量又滯后于城市空間擴張;二是表現在人口非農化速度滯后于農地非農化速度。其直接后果是大量的兩棲型流動人口和失地農民現象并存;進城農民非市民化,城市粗放發展,城市化被嚴重高估。
找準城市化戰略的重點。相對于工業化的進程,我國城市化進程確實滯后,進一步分析,城市化滯后并不是大城市發展滯后,而是許多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縣域城市和中心鎮發展滯后。這些地區的產業發展和人口規模都已達到相當水平,但城市化卻明顯滯后。因此,現階段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戰略重點應該是這些中小城市和有條件的中心鎮。以中小城市發展為戰略重點的城市化,不僅能真正解決城市化的滯后問題,能降低進城農民的市民化成本,而且能與新農村建設更好契合,并且實現互動共進。
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視野。一是大農村視野。新農村建設并不局限于村莊,也涉及鄉鎮層面,為此,要在城鄉統籌方略下進行謀劃與整體規劃。二是動態化視野。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必然涉及產業、人口、村莊的空間格局變化,這種變化應該與整個區域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的進程相銜接。三是民生觀視野。民生問題既是我國城鄉差距的要害所在,又是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必須傾力于解決民生問題,這不僅符合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方向,而且有利于降低進城農民市民化的成本,緩解城市化進程的壓力。
實施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戰略
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戰略的基本思路:將中小城市發展作為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戰略的重要節點和載體。通過城鄉統籌,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實現以城帶鄉、城鄉協調、城鄉融合和城鄉共榮。
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戰略的主要目標:在體制機制上破解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其核心是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城鄉資源要素配置的市場化。因為沒有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不可能有效實現資源要素配置的市場化,不僅如此,還會扭曲市場機制,加大政府調控難度,加劇城鄉矛盾和失衡。具體而言,實現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是要進一步賦予和保障農民的基本公共權益,使農民的各項權益明晰化、財產化和可流動、可交易。就是要實現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從“廣覆蓋、低水平、可持續”狀態向“全覆蓋、提水平、一體化”狀態轉變,真正實現進城農民市民化和城鄉居民平等化;實現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的不斷縮小;實現惠民、富民、安民、新民以及城鄉產業在空間的集聚發展、集約發展、集群發展和集成發展。
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互動共進戰略的重點任務:做優大城市、做強地縣市、做實中心鎮、做美新農村。具體說來,大城市發展的重點是著力解決城市交通堵塞、空氣污染等城市病,產業結構退二進三,進城就業人口享受同等公共服務,消除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增強城市輻射力。中小城市發展的重點是培育支柱性產業,強化城市特色,增強城市對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能力,提升城市競爭力。有條件的中心鎮的發展重點是擴容和擴權,改善城鎮基礎設施,增強城鎮管理能力,建設產業特色鮮明、人口相對集聚、公共服務齊全的小城市。廣大農村建設與發展的重點是第一產業接二連三,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大體相當,生態環境美化凈化,公共服務全覆蓋提水平,農民生活殷實富足。
【作者為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