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實踐表明,國家現代化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僅要實現經濟現代化,還必須實現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目前,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更顯緊迫。
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最重要的,是基礎性的和決定性的。新中國成立62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克服重重困難,基本實現了經濟現代化。這是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是建設繁榮、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
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建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會結構發生了較深刻的變化。但相比較經濟建設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們的社會建設還相對滯后,社會結構還不盡合理。
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最基本、最重要的結構,兩者互為基礎、相互支撐。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結構已經是工業社會中期階段水平,但社會結構還是工業社會的初期水平,兩者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社會結構滯后于經濟結構,這兩個結構不平衡、不協調,是中國目前很多經濟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
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確:要實現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光有建設經濟現代化還遠遠不夠,還應該而且必須適時地重點加強社會建設。
加強社會建設,建設社會現代化既是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
建設社會現代化,就必須實現民生事業、社會事業現代化(包括教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醫療衛生現代化、社會保障現代化等等)、社會體制現代化、社會管理現代化、社會組織現代化、社會生活現代化、社會觀念現代化和社會結構現代化等等。
可見,建設社會現代化,是一個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要建設社會現代化,既要統籌協調好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之間的各種關系,也要統籌協調好系統內各子系統的關系,使之能夠全面、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準備。
我認為,社會現代化的建設大致會經歷這樣三個階段。當然,這三個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有交叉地進行的。
第一個階段就是民生事業、社會事業的現代化建設階段。這是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先解決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住房難等問題。
這個階段同時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必須加強源頭治理、標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進社會發展。
第二個階段就是著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實現社會體制現代化的階段。現行的社會體制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形成的,要推進社會現代化建設就一定要進行社會體制改革。現在看來不搞社會體制改革,社會建設的動力就會不足。
我們要通過改革不斷完善社會政策;要通過改革推進新型的城鎮化建設,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要通過拓寬社會流動渠道,培育壯大中產階層,構建一個合理、開放、包容、漸進的社會結構。
第三個階段就是基本實現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階段。到那時我們經濟更加發展,社會建設不斷進步,社會體制不斷完善,社會組織蓬勃發展,社會管理體系日益完備,并最終形成一個橄欖形的社會結構。這是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現代化經濟結構相協調的現代化的社會結構。
建設社會現代化必將是一個復雜、艱難的長期歷史任務。
進行社會現代化建設,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對社會現代化建設階段性的認識。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社會體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進行社會現代化建設,必須要加強各項投入。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加大了在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因為歷史欠賬太多,社會建設亟須更大的投入。今后我們一定要調集各方面的力量,發揮社會主義能辦大事,能辦成大事的優勢,爭取有更多、更有效的人財物的投入,逐步扭轉并改變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同時我們還應該加大對社會現代化建設的組織投入。
進行社會現代化建設,還必須要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考評導向。現在關于社會建設的考評指標已經很多,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大家都能夠認同的科學合理的社會建設指標體系。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制定出一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和考評導向。
實踐出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必然要經歷不斷的探索和實踐。關于社會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的認識,也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具體、更加豐富。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必將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譜寫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