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調查:走向世界營造\"話語權\"
時間:2011-07-19 09:31:1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周寧、萬一)隨著我國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舞蹈賽事――“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比賽”本月圓滿落幕,北京又一個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新平臺搭建起來。短短幾月,從“我國最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落戶北京通州”到“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近28億元的洽商交易額新紀錄”,從“2011中國文化遺產日大型主題活動成功舉行”到本屆舞蹈賽事,人們不難嗅出作為文化之都的北京,正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步伐。
論理念:“軟實力”走向世界基于“話語權營造”
北京奧運會后,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戰略”成為北京發展的新航標,特別是持續快速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首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2010年,北京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5%,成為“支柱產業”。
然而,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還遠遠不夠。油畫家張東紅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尚未建立本土學術氛圍,話語權仍牢牢掌握在西方手中,評判標準難免以西方為坐標。
“中國當代藝術要想掌握話語權,實現文化走向世界,就得先苦練內功,做大做強自己的文化創意產業。”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葉小鋼說,“想走出去,先得引進來,在互動中既向世界介紹真實的中國文化,又不斷集聚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發展的能量。”
于4月舉行的首屆北京國際電影季,首次有20多名國際著名電影節主席聚首北京。電影季并未設立競賽單元,更無頒獎盛典,而把重頭戲放在“中外電影項目洽商”環節,全球200多家知名電影巨頭與國內影視企業的洽商交易額高達27.94億元,創中國電影節展新紀錄,電影產業功能聚集地初步形成。
除國際互動外,在內容生產中,也要注重西方形式與中國內容的融合。葉小鋼說:“之所以西方受眾驚嘆用中國民樂演奏西樂,就是因為我們把中國文化和西方受眾能接受的形式有機融合,讓其入腦、入心,達到文化傳播效果。”
據本屆國際芭蕾舞大賽藝委會主席趙汝蘅介紹,受邀的俄、法、英、美、德等世界頂尖舞蹈家看到中國舞者在作品《逍遙游》中用西方芭蕾形式展現太極柔中帶剛的空間感和力度感后贊不絕口。“芭蕾不僅是西方的《天鵝湖》《唐·吉訶德》,也能融合極具東方特質的細膩與深邃。”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葉朗等專家認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應特別重視向國際社會介紹我國當代文化藝術經典,而北京有各國首都難以比肩的歷史文化遺存、有全國品種數量最多的報刊和檔案資料、有全國最大規模的文化人才群,完全能擔當起“軟實力”走向世界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