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7月,北京城四區合并,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化四為二”。
這一年,“創建文明城區”從零開始的老崇文,要迅速向老東城看齊,崇西社區黨委書記馬秀峰忙得不可開交;這一年,新執行庭在執行一起重大拆遷任務中五次入戶調解,為新西城法院迎來首個“集體一等功”,法官王容說,合并前執行一些任務經常人手不足;這一年,區劃調整涉及2000余名官員的命運,盛立(化名)選擇離開原崇文區,開始了一份新工作,一種新生活……
轉眼,合并已滿一年。
如果以“人事安置”這一區劃調整的最大難點作為衡量標桿,那么可以說目前這次重大變動仍處于“雙方共治”的磨合、適應階段。本周,去年8月當選為新西城首個區長的張建東,傳出擬任懷柔區委書記的消息。對比高層變動,如何精兵簡政、消化合區后各機關事業單位龐大的處級干部群體,東城西城兩新區仍在“解題中”。
原西城原宣武44項惠民政策均已“齊頭并進”;新東城全區衛生資源已“南北融合”
“有利于推進區域均衡發展;有利于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利于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這是城四區合并之初提出的四大目的。
一年過去了,實施效果怎樣?近日,西城、東城分別曬出合區一年來的業績,結果顯示,縮短南北經濟發展差距的合區初衷雖未顯現,但帶來的民生惠及效應,即拉平區域間的居民待遇差距,已初步達成。
西城區通報稱,原西城區與原宣武區在安置、優撫等方面,44項政策存在差異。經取長補短、就高不就低,現在44項政策均已“齊頭并進”。東城區表示,全區衛生資源已南北融合,新區重點項目———中醫藥項目已全面深入社區;南北校際資源融通共享后,14對、28校已結成聯盟校。
一年內改擴建兩個幼兒園,名園辦分園新建5個幼兒園,由此幼兒園學位新增近千個,西城發布了上述近期規劃。東城區則描繪出未來愿景:2015年,在北京率先全面實現現代化;2030年左右,具有鮮明特色的“首都文化中心區,世界城市窗口區”基本建成。
老百姓對合區變化的感受更為直接。雖然填寫居住地址時,原宣武區“60后”居民沈悅還是會習慣性地寫宣武區,但她坦言,明年中考的兒子可以自由選擇北京四中、北師大實驗中學等眾多原西城區名校,這是她原來根本不敢有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