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戰火硝煙雖已遠去,但紅色精神卻仍熠熠生輝。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7月5日,我們跟隨老一輩革命家后代,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協會黨支部書記、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劉首文,走進浙江省永嘉縣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尋訪革命先輩足跡,重溫紅色革命歷史。
在永嘉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尤銀平,永嘉巖頭鎮政府鎮長潘森鵬,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等的陪同下,首先來到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館,在講解人員的解說下,認真聆聽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的故事。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1930年5月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軍部設在楠溪江五尺村,并以附近山區為根據地。紅十三軍直屬中央軍委領導,是當時編入正式序列的全國14支正規紅軍之一,下轄三個團,最盛時達6000余人。它以永嘉、溫嶺、永康為活動中心,經歷大小戰斗一百余次,曾攻克麗水、平陽、縉云縣城,足跡遍及浙江南部20余縣。
紅十三軍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統治和農村封建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國民黨“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
紅十三軍所到之處,宣傳十大政綱,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教育和發動人民群眾,在浙南廣大農村中宣傳了黨和紅軍的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有力地配合了全國的土地革命戰爭,并為后來紅軍挺進師的活動和浙南游擊根據地的建立,以及黨組織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憶往昔歲月崢嶸,守初心砥礪奮進。一個個粗糙兵器、物件,寫滿艱辛奮戰的往事;一幅幅珍貴的書信,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件件飽經滄桑的照片,記錄著一個個感人的瞬間。身臨其境,方知革命之艱難,更感先賢之崇高。
隨后,一行人走進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探訪紅色足跡。
這座“口”字形的古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正門上方橫匾鐫刻著張愛萍將軍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館內陳列著紅軍戰士使用過的土炮、刀槍等實物,記錄紅十三軍將士英勇悲壯的戰斗歷程和不可磨滅的革命功績。
他們為中國夢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是他們用無數年輕的生命,義無反顧,舍生忘死;是他們無私無畏,勇于奉獻,才換來我們今日的和平幸福。
觸摸曾經激昂的革命歷史,深切感受到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革命家后代劉首文,瞻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紀念碑,表達他深深的敬意之情。
紅色耀中華,風骨傳后人。尋找先輩們的足跡,感受過去的那段光輝歲月,深切感受到紅軍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雄偉壯觀的紀念碑和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的軍部舊址,以及樸素大方的紅十三軍紀念館遙相呼應,四周綠樹掩映,山光水色。在這里,傳承紅色革命歷史文化,我們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感觸。
革命家后代劉首文對于永嘉縣在歷史保護與紅色研學基地方面做出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于教育后一代繼承革命傳統,弘揚先烈的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就如何提煉紅色革命精神、打造紅色文化旅游勝地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銘記歷史,展望未來?;赝麣v史是為了走向未來,紀念輝煌是為了再創輝煌。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將革命傳統資源作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傳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