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講述
讓我家住房面積大了五倍
市民趙蕊最近心里特別高興,期盼了20多年的夢想就快實現了。再等10多天,就能拿到廉租房的鑰匙了,想著這些她心里便會暖暖的,覺得渾身是勁兒。
趙蕊的家住在東麗區趙沽里,是一處房齡近30年的企業產,建筑面積只有11.75平方米,容納三口人顯得很擁擠;趙蕊的父親因腦血栓癱在了床上,被定為肢體二級重殘,喪失了勞動力。趙蕊很小的時候就搬進了搭建的“小廚房”。
今年,趙蕊得知市內六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中的重殘或雙殘家庭,也被納入到廉租住房實物配租保障范圍。她立即開始申請,但她家的情況很特殊――現住所所在地在東麗區,但產權卻屬于河北區,三口人的戶口又分別落于河東區的二號橋街和春華街,不解決戶口認定就無法申請廉租房。于是她向有關部門講明了自己家的特殊情況和實際困難。
經相關部門研究,她家符合低收入重殘或雙殘家庭申請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條件。隨后,趙蕊提出申請,核準后,她等到了搖號選房的通知。搖號的那一天,趙蕊拿到A組即殘疾人家庭獨單組11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她陪著媽媽來到了河東區金堂家園,看著小區內規整的綠化和配套,母女倆激動得差點流出淚來。一間位于二層、建筑面積56.33平方米的獨單就是他們的新家,趙蕊激動地說:“新家的面積差不多是過去的5倍,每月的租金才50多元,這里交通方便,位置好,像我們家這樣的房子周圍可能要賣到好幾十萬元,要不是有民心工程,有保障房的政策,我們恐怕一輩子也住不上這樣的房子。”
展望
83萬戶居民
將享住房保障
民心工程實施以來,天津市構建了由廉租住房、經濟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和限價商品房等四項住房保障制度組成的分層保障的住房保障體系,向41萬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其中,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2405萬平方米、33.5萬套;發放租房補貼7.5萬戶,政府供應土地962公頃,投入各類資金229億元。在保障范圍、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群眾受益戶數等方面居全國前列。
“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過優化和完善住房保障方式,整合現有保障資源,突出保障重點,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全面完成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任務,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在住房保障范圍、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等方面比“十一五”進一步擴大,將使更多中低收入困難家庭更好地改善住房條件。通過“租、售、補”三種方式,構建面向不同困難層面家庭的住房保障體系。按照“小戶型、齊功能、高質量”的要求,將保障性住房建設納入年度規劃。
根據已經起草的天津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未來5年,天津市將新增保障性住房40萬套,比“十一五”增加20%;累計享受住房補貼的家庭14.5萬戶,比“十一五”增加93%。政府需投入各類資金約230億元,供應土地約1100公頃,目前均已落實。預計到“十二五”末,連同“十一五”期間已受益的家庭,天津市將總計為83萬戶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屆時約占全市城鎮家庭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