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政府網站消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4月8日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建立“田長制”。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到2025年基本實現將本市就業農村勞動力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系。
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加快補齊本市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解決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舉全市之力推進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市情農情,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為發展方略,以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城市現代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一同謀劃、一并實施,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探索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二)目標任務
2021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在73萬畝、31萬噸以上,蔬菜播種面積、產量恢復到62萬畝、156萬噸以上,生豬存欄達到50萬頭、出欄達到90萬頭左右,一批農業關鍵科技項目立項攻堅,農業從數量回升向量質同升轉型發展。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農村改革重點任務深入推進,農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到2025年,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取得重要進展,城鄉規劃一體化、資源配置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成為農業鮮明特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7%,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55%以上,高效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品種自主創新率明顯提升,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蔬菜、豬肉自給率分別達到20%、10%以上,綠色有機產品總量力爭翻一番,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面推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55%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煤改清潔能源覆蓋率達到90%,農村公共衛生等服務短板基本補齊,城鄉居民生活基本設施大體相當。農民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4∶1左右,年經營性收入低于10萬元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基本消除,郊區“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數穩步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更加堅強有力,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京華大地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范例,京郊農村成為超大城市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功范例。
二、培育科技與市場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三)牢牢守住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對永久基本農田開展全面評估和調整補劃,推動農田空間布局優化、質量提升。建立“田長制”,實行接任、離任交清單制度,把耕地保護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監測監管機制,搭建數字化管理系統,研究制定耕地保護補償激勵辦法。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2021年建設6萬畝高標準農田。
(四)抓牢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各涉農區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實行黨政同責。守住農業基本盤,推進“五個百萬”工程建設:打造提升百萬畝糧菜生產空間、發展百萬畝林下經濟、優化提升百萬畝優質果園、確保百萬頭生豬出欄、協同津冀共建環京百萬畝農產品供應基地。堅持“種滿”“種好”兩手抓,實施設施農業以獎代補、綠色服務、菜田補貼等專項扶持措施,加快補上蔬菜集約化育苗、機械裝備、產銷銜接等短板,推動設施蔬菜穩面積、提產能、增效益。新發展一批宜機化、智能化新型日光溫室和5000畝高效設施,打造3條蔬菜產業帶、3個高效設施農業片區,建設蔬菜產業10個萬畝鎮、100個千畝村、1000個百畝示范園,形成“三帶三片區、十鎮百村千園”格局,打造百億元產值的設施蔬菜產業集群。允許在禁養區以外區域發展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達到生物安全標準的現代化規模養殖業。
(五)有效服務國家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把農業科技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積極承接國家級農業重大任務,強化國家農業創新戰略力量的牽引帶動作用和成果就地轉化能力。集聚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揭榜掛帥”機制,圍繞生物種業、高效設施農業、數字農業等領域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進以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第三代農機產業化應用。打造“農業中關村”,大力推進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抓好智慧農業創新工場等試點。建設鄉村振興大數據平臺,構建全市農業農村數據資源“一張圖”,推動主導產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創建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農業產業強鎮,提升7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100家左右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示范引領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
(六)打造“種業之都”。接續實施現代種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種質創制和品種選育聯合攻關、特色畜禽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設施蔬菜良種更新工程,建設國家玉米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引導研發力量向都市精品籽種傾斜,認定20家市級種質資源保護單位,選育推廣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綠色優質多抗高效品種。以通州國際種業園區、平谷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為載體,建設現代種業創新中心。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北京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推動《北京市種子條例》出臺。
(七)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全程綠色防控,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加強農機井用途和計量管理,落實農業水價制度,嚴格用水定額和節水措施。發展循環農業,推進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農藥包裝、農膜等廢棄物回收處置。強化裸露農田揚塵管控。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建立質量安全追溯試點,試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高標準做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
(八)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科學高效利用林地資源,積極探索林藥、林菌、林蜂、林禽等多種模式,打造新型農林復合體。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推廣凈菜上市。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著力培養一批農村流通類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電商平臺為引領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立北京優農品牌目錄,培育提升品牌價值,恢復推廣一批“老口味”蔬菜品種,做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和開發。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旅游融合,挖掘農業文化遺產、民俗風情等特色元素,發展田園觀光、農耕體驗、耕讀教育、森林康養等業態,更好滿足市民到鄉消費需求。實施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打造一批精品主題線路、休閑鄉村和示范園區。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鄉村民宿發展中的組織引導作用,帶動傳統農家樂轉型升級。開展鄉村民宿星級評定,引導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提高鄉村旅游現代化服務水平。
(九)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改革農業組織方式,用好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通過土地股份合作、互換并地、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途徑,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和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2021年市級培育200家示范家庭農場、20個家庭農場示范鄉鎮、3個家庭農場示范區、20個示范合作社,完成順義區、平谷區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試點。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戶提供機械作業、農資統購、技術培訓、產銷銜接、冷鏈物流等“一站式”服務。實施農民企業家、農村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工程,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落實人才返鄉創業補貼、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
三、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
(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城鄉結合部減量發展新路徑,全面推進“一綠”地區城市化,制定“二綠”地區發展規劃。研究政策措施,推進竇店鎮、馬坊鎮等新市鎮建設,培育張家灣設計小鎮、臺湖演藝小鎮、長溝基金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節點。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相互融合,把小城鎮建設成為就業、居住、綜合服務和社會管理中心。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兩線三區”空間分區管控要求,分類推進整治完善類、城鎮集建類、特色提升類、整體搬遷類四類村莊建設。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不得違背農民意愿、強迫農民上樓。完成第四輪山區搬遷工程。建設一批新型農村社區。
(十一)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全面實施路長制,進一步提高農村公交客運服務水平。分類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2021年推進50個村實現集中供水,全市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實現“一戶一表、計量收費”。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因地制宜推進山區村莊煤改清潔能源工程。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農村千兆光網、5G、移動物聯網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智能化,2021年基本實現村莊卡口可視化全覆蓋。抓好平谷區、房山區數字鄉村建設試點。
(十二)建設有北京特色風貌的美麗鄉村。深入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培育一批鄉村全面振興樣板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深入落實“清臟、治亂、增綠、控污”要求,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每年解決300個左右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問題。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完善農村人居環境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加強村莊風貌管控,建立常態化農房建設管理制度,持續推進抗震節能農宅建設與農村危房改造,開展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支持新建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范農房。做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
(十三)加快補齊農村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短板。做好農村地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村級衛生機構建設,重點解決城鄉結合部地區、人口倒掛村衛生設施薄弱問題,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水平,每村至少配備一個衛生室和一名醫療衛生工作者,以村莊常住人口為基數,測算村級醫療衛生工作者人員缺口,通過購買服務、下派人員等方式,補齊不足,推進鎮級管理、村級使用。做實村(居)民委員會下屬公共衛生委員會職責,統籌轄區資源,加強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農村小藥店、小診所管理,強化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的探頭作用。深化集團化辦學改革,加強城鄉一體化學校、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建設一批農村養老服務驛站、老年餐桌,建成不少于1000個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支持連鎖便利店、藥店等進農村,推動農村生活服務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
四、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民持續較快增收
(十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村地區管”機制。出臺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實施辦法。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施集體建設用地“點狀”布局與供地,保障農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完善節約用地激勵機制,整理節約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完善宅基地管理政策體系,分類落實戶有所居,將符合條件的農民納入城鎮居民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推進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抓好大興區、昌平區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十五)提高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實施農民充分就業工程,引導農民勞動致富。推動農村勞動力有組織地到城市公共服務崗位、重大工程項目就業。積極采用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組織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幫扶項目。建立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待遇增長機制。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開展訂單、定向、定崗等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2021年培訓農民2萬人次以上,推動3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社會單位轉移就業一批、政府購買服務等崗位就業一批、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社用工就業一批、鼓勵靈活就業一批,到2025年基本實現將本市就業農村勞動力納入城鎮職工保險體系。
(十六)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低收入幫扶成果,對現有幫扶政策分類優化調整,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向常態化幫扶、內生發展轉變。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股份退出以及股權繼承、轉讓、抵押擔保等后續制度安排。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盤活資產資源、提供有償服務、利用財政扶持形成資產參股入股等多種途徑,增加集體收入。擴大新型集體林場試點。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行動,2021年實現200個左右集體經濟薄弱村年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
(十七)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逐年穩步提高,到2025年達到8%。完善“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機制,加強涉農資金績效考評,提高扶持精準度,加快支農支出執行進度。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推進溫室大棚、大型農機、生豬活體等抵押融資,支持植物新品種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合理設置農業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基本建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探索建立依托信用體系的融資擔保機制。鼓勵開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創新試點。
五、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十八)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市負總責、區和鄉鎮抓落實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充分發揮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成員單位出臺重要涉農政策要征求領導小組意見并進行備案。建立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都要確定聯系點。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設立由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領導的工作專班。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分解“三農”工作重點任務,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將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涉農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鄉鎮黨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強化人才服務鄉村激勵約束,職稱評定、突出貢獻人才評選等向鄉村人才傾斜,探索各領域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持續深化“千名干部科技人才進千村入萬戶”活動。
(十九)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抓好鄉鎮、村集中換屆,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村級后備人才庫,完善第一書記選派、鄉村振興協理員選任等長效機制。加大在優秀農村青年中發展黨員力度。研究建立農村基層干部工資補助待遇穩定增長機制。常態化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三務公開”,開展村規民約示范提升行動。建設法治鄉村,將法律咨詢援助、人民調解等納入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納入鄉村治理體系,推進平安鄉村建設。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完善“接訴即辦”機制,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二十)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創建,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鄉村文化事業發展,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北京市慶祝活動、北京農民藝術節、“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等,支持農村文藝創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群眾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