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0年60個農村集貿市場“再體驗”調查報告》顯示,60個受調查的農村集貿市場實地體驗總得分為65.14分,連續兩年穩步增長;超八成消費者認為農村集貿市場環境得到改善。這些調研數據佐證了我國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穩中有進的好態勢。
對此,人民網—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認為,農村集貿市場是城鄉居民生活往來和消費的重要場所,發展農村集貿市場是繁榮城鄉經濟的重要環節,對推進區域經濟增長有積極意義。作為基礎配套設施,各類農村集貿市場關系到百姓吃穿用等方方面面,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也是充分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的重要渠道。
近年來,我國農村集貿市場消費環境整體上不斷向好,推動著農村居民消費不斷升級,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年來農村集貿市場上的問題商品出現反彈式增長,“三無”產品問題未見好轉,值得引起足夠重視。此外,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依然存在;維權方便與售后服務方面還有待加強。這表明,持續做好農村集貿市場經營管理、提升商品質量和市場服務水平仍然任重道遠,須臾不可松懈。
評論指出,這些頑疾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拿問題商品來說,其數量不減反增,主要是因為隨著農村消費市場發展不斷提速擴面,大量商品和服務涌入縣鄉地區,少數不良商家趁機通過以次充好來“賺快錢”,導致市場魚龍混雜;其次是農村集貿市場監管仍存漏洞,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還不夠,也給了問題商品可乘之機。整治農村集貿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營造更加規范、公平、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已迫在眉睫。
建設高質量農村集貿市場、有效擴大農村消費,需要多方合力、協同共治。在監管端,各方監管力量要進一步明確農村集貿市場的管理權責單位,做好農村集貿市場的經營管理、維護和更新,做好市場流通情況的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農村集貿市場的精細化管理。比如,嚴格推行不法經營商戶“黑名單”制度,讓嚴重違法失信者無法立足;設立投訴服務窗口,進一步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
在流通端,相關經營主體要大力落實主體責任,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市場監管、食品安全、衛生、稅務、消防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和執法,自覺接受管理和監督;同時,要做強做大集中生產、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的農村集貿市場供應鏈體系,強化與大型商貿公司或主流電商企業的合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優惠的價格為農村消費者提供品類更豐富、質量更過硬的商品,不斷滿足農村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生產生活需求。
在消費端,要引導廣大農村消費者提高品質消費和維權意識,增強在食品消費、金融消費等領域的權益保護意識和法律素養,提升對商品品牌和品質的鑒別能力,對假冒偽劣產品和坑蒙拐騙行為堅決說“不”,遇到消費糾紛主動向有關機構、組織提供線索,增強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促進農村集貿市場健康規范發展對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有關方面應不斷增加農村品質消費供給、便利消費維權,推動農村集貿市場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村消費潛力加快釋放、農民消費加速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