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鐵路局消息,國家鐵路局發布《市域(郊)鐵路設計規范》,自2021年2月1日起實施。這部市域(郊)鐵路工程建設行業標準的發布,是國家鐵路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將為規范和引導市域(郊)鐵路發展、加快推進都市圈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市域(郊)鐵路是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道交通系統。發展市域(郊)鐵路,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具有一舉多得之效,有利于擴大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此,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游等地區正在通過市域(郊)鐵路建設打造1h通勤圈,加快同城化,不斷擴大“朋友圈”。
按照市域(郊)鐵路的功能定位,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經濟適用、包容融合、綠色環保為原則,系統總結了北京、上海、溫州、成都、重慶、天津等城市市域(郊)鐵路建設運營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改善乘客體驗,滿足1小時通勤圈快速通達出行需求,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形成網絡層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銜接一體高效的交通體系,豐富和發展了鐵路技術標準體系。
市域(郊)鐵路是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道交通系統。發展市域(郊)鐵路,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具有一舉多得之效,有利于擴大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為提高市域(郊)鐵路的“親和力”,在適用性方面,既包括交流、直流和雙流供電制式的新建項目,也適用于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的改建項目。在服務品質方面,采用電子客票(如二維碼、身份證)、生物特征票(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乘車憑證,進出站采用公交化方式,換乘采用多線多點、無縫銜接,配套建設步行和自行車服務設施等;新建項目列車運行間隔初期高峰時段不宜大于10分鐘,遠期高峰時段不宜大于4分鐘,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域(郊)列車時,高峰時段不宜大于15分鐘。
據悉,規范編制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國鐵集團和鐵路、地鐵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先后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3000余條。編制組對意見建議進行了逐條討論,做到了能吸收的盡量吸收。國家鐵路局邀請路內外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嚴格按照標準制定程序對規范進行了論證和審查,確保了規范的科學合理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