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綜合報道 今天(2020年7月28日)是第10個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確定的肝炎日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希忠教授直言:我國乙肝防治距世衛要求有三大差距,即:診斷率僅18%,治療率僅11%,母嬰傳播仍存在。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我國主要的衛生挑戰,其中乙肝和丙肝影響到全球3.25億人,每年導致140萬人死亡。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發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報告病例數第一的乙類傳染病。據估算,我國乙肝病毒感染者約7000萬人,丙肝感染者約790萬人,每年約33萬人死于乙肝或丙肝感染導致的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2016年在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召開的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要求在2016年至2030年期間,新發肝炎感染病例減少90%,死亡病例減少65%。楊希忠說:“由于乙肝疫苗計劃免疫范圍不斷擴大,這一年來起碼減少了3000萬人感染乙肝,可以說提前實現了世衛組織提出的目標,但我們國家基數大,過去感染的人多,現在病毒攜帶者還有7000萬,需要治療的大約2000萬到3000萬。 這中間現在我們能夠診斷的只占18%,在2000萬中間,能夠規范治療只占11%,而且還有乙肝母嬰傳播發生,所以說我們乙肝防控部門現在主要任務是治療,去存量。”
楊希忠教授談到,目前我國乙肝防治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目標差距最大的有三方面:(1) 乙肝的診斷,世界衛生組織要求乙肝診斷率為90%,目前我國只有18%乙肝患者被診斷;(2) 治療率,世界衛生組織要求乙肝治療率達到80%,現在我國只有11%患者接受治療;(3)少數高病毒水平母親的新生兒可發生乙肝病毒母嬰傳播。
為了縮小差距,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近年來,從乙肝的預防到治療,開展了一系列的項目。通過乙肝防控基金、天晴肝病研究基金、王寶恩肝纖維化研究基金,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疾控人員的科研和業務能力。針對乙肝感染高危人群,設立乙肝母嬰“零傳播”工程項目,組織專家編寫了《乙肝母嬰阻斷臨床管理流程》,使高病毒載量乙肝孕婦阻斷率達99.3%。“中國消除乙肝臨床研究平臺”開始于2012年,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乙肝患者注冊大數據平臺,為近20萬乙肝患者提供隨訪服務,為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健康部門的肝炎防治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近三年來,主辦或承辦了十多場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組織肝病專家、醫療工作者分享交流乙肝防治新進展。
目前慢性乙肝還無法徹底治愈,但是經核苷類藥物治療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HBV DNA檢測不到、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低于1500IU),采用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優化治療方案,可以實現30%-50%的臨床治愈率,極大地改善其生存質量,有效預防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針對慢性乙肝治療,2018年發起“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工程項目(簡稱珠峰項目)”,幫助符合條件的患者實現臨床治愈的夢想,目前已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為了研究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和病死率的新方法,日前啟動 “中國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由張文宏教授團隊提供技術支持,舉全國肝病專家智慧,優化抗病毒治療方案。
楊希忠指出,今年以來,針對新冠疫情防控需求,肝基會開展多種形式網絡平臺教育工作,開展2020年亞太肝病學會年會直播、空中課堂、在線答疑、科普直播等多種活動,服務廣大基層醫生和肝炎患者。
隨著乙肝抗病毒藥物的廣泛應用,核苷(酸)類藥物可降低乙肝相關肝癌的發生率,但不能完全阻止肝癌的發生,《中國慢性乙型肝炎診療指南2019版》指出,干擾素能夠進一步降低乙肝相關肝癌的發生,對于優化抗病毒治療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在全國開展 “中國降低乙肝患者肝癌發生率研究(綠洲)工程項目”,舉全國肝病專家智慧,進一步優化臨床治療路徑,最大程度地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發病率及病死率。
楊希忠強調,肝炎防治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管理下,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持之以恒推進肝炎的防、治、教、研、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