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地方水利建設資金過度分散出現重復建設
突如其來的旱澇急轉,正在持續加壓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也在檢驗當前大規模水利建設成效和政策細節。去年以來,尤其今年“一號文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后,包括江西在內的全國各地,進入了農村費稅改革以來最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期,有效地緩解了當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狀況。
6月份以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江西抗洪一線調查發現,與缺乏投入地區相比,新建水利設施基本上都發揮了重要的抗災避險功能。但一些水利建設布局需要進一步優化,在流域治理和水利投入上應當優先安排低洼地區、山區多雨水地區等,后期一些水利設施的建設投入也要加強,盡量杜絕“添油戰術”。
與此同時,本刊記者調查了解到,中央和省級的巨大投入也對基層政府和水利部門形成了不小壓力,并將水利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直接暴露出來:上級投入多,項目多,基層政府配套也要多,一些地方為了減緩壓力,爭取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積極性不高;水利建設資金過度分散在各個部門,出現重復建設情況。為此,受訪的基層政府干部和農民建議,中央層面應該調整省級土地出讓金的提取和調配使用,讓農業地區獲得充足的資金配套。
一樣水情、兩種災情
江西省水利廳統計,2010年冬至2011年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投入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共計111.76億元。其中,江西2010年共獲得中央水利建設資金47.4億元,獲得中央預撥江西省2011年中央水利資金10.85億元,累計總額創歷史之最。同時,江西省級財政投入水利建設達27.11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21%。目前,江西省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上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眾多新修建的水利設施開始接受洪災考驗。
江西修水縣白嶺鎮和大橋鎮各有一條過境河流,貫穿白嶺鎮的河叫桃樹河,大橋鎮的河叫瀆水河。6月10日,修水縣遭遇罕見特大暴雨的襲擊,導致山洪暴發,修水縣白嶺鎮災情嚴重。而與其一山之隔的大橋鎮,也遭遇特大暴雨侵襲,卻沒有發生明顯災情。
修水縣防汛辦工作人員介紹,6年前大橋鎮也經歷了一場洪水的洗劫,被泥沙沖毀的農田至今都不能復耕。大橋鎮瀆水河防洪工程是去年國家重點中小河流治理規劃實施項目,工程耗資1000萬元。經過河道疏浚、河堤加高加寬加厚、邊坡襯護整治等,防洪能力明顯提升。因此,工程尚處在建設中,但在這次洪災中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洪水泛濫的德興市、樂平市等江西北部地區,本刊記者也看到去年以來強化投入修建的水利設施發揮了重要的防災減災作用。德興市水利局副局長葉志明介紹說,過去兩年,國家加大了對德興市小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有1座中型水庫和11座小Ⅰ型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改造干渠近300公里。除險加固的水庫在洪災中發揮了較好的滯洪作用。
以中型水庫雙溪水庫為例,盡管這次洪水比1998年更大,但雙溪水庫僅開啟了3個閘門,而1998年則開啟了7個閘門泄洪。6月15日,雙溪水庫水位一度達到179.4米,距汛限水位僅0.05米。葉志明說:“如果沒有除險加固,根本不敢蓄這么高的水。”
四年三澇“欠賬”仍重
6月15日,流經江西鄱陽縣凰崗鎮的昌江出現歷史性大洪水。為了不讓店里的化肥被水淹到,凰崗鎮的坑口門農資店經營者徐和會花了200多元雇人把化肥搬到地勢較高的朋友家中。他告訴本刊記者,這是自己開農資店四年來第三次被迫轉移農資。
江西省水利廳總工程師張文捷為本刊記者分析,凰崗鎮四年三澇的事例說明,盡管去年以來各地水利投入都突破歷史新高,但歷史欠賬太多,水利投入要加強,規劃要進一步完善。
一方面,要加強水利投入,根據輕重緩急,優先對部分洪災多發區進行治理。凰崗鎮黨委書記朱元清說,昌江凰崗段由于沒有防護堤,每年汛期防汛壓力都很大,近幾年災情都很嚴重。他呼吁,應該盡快啟動昌江流域治理,降低河床、清理河道障礙物,對凰崗聯圩進行除險加固。否則,凰崗鎮每年都要發生洪澇。葉志明也建議,山區水土流失大,應優先治理,要加大加快山區的中小流域河流治理力度。據悉,昌江河的流域治理、凰崗聯圩的除險加固已經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中。
另一方面,要強化集中投入,杜絕水利工程修修補補的“添油戰術”,以免浪費資金。在江西修水縣白嶺鎮,近幾年,當地已發生十多起山洪災害,橋梁、水利工程損毀,農田嚴重減產。每次災害過后,鎮里都要投入近20萬元進行修繕,但是下一次又會被洪水沖垮。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江西德興市等地。位于德興市黃柏鄉尚和村委會的翁家水庫,是一座庫容47萬方的小Ⅱ型水庫。2011年初,當地投入5萬元用于修建外壩的返濾層,但由于經費不足,總長300米的大壩只修建了140米,本應厚度3米的返濾層底部也只有2米。這導致在6月15日的大水中這座水庫返濾層倒塌10米,另有15米出現裂縫。
“配套難”壓傷基層
水利投入強度前所未有,但當前的水利投入已完全貨幣化,實際農田建設的缺口仍非常大。以江西南昌縣為例,當地費稅改革以前,義務工投入的投勞折合現有資金量是2.2億元。現在水利建設要加強,這些勞動力折合的資金就完全要依靠地方財政承擔。據測算,江西撫州市要基本完成全市農田灌溉規劃建設任務,就需要200億元,而目前每年能夠用于農田灌溉的建設資金僅不足2000萬元。
目前包括江西省在內,加強對水利投入的主要來源是從各級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提取的10%。但江西余江縣等地主要領導告訴本刊記者,這塊資金基本上不會增加太多,“這筆錢各種民生保障工程都指望,現在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即使要切,也切不出多少資金。”
不過,本刊記者采訪發現,值得高度關注的是,當前高強度的水利投資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基層政府配套經費困難,財政壓力大。面對上級部門持續不斷的水利投入和專門水利建設項目出臺,基層地方政府又喜又怕:喜的是困擾多年的農田基本水利設施薄弱問題終于有望解決,怕的是“爭取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越多,基層的財政負擔就越重”。
在采訪中,一些縣市主要領導就明確對本刊記者說,爭取國家“小農水重點縣”的項目,前后三年縣級財政要配套資金1200萬元,每年都要投入數百萬的配套資金。按規定,每個“小農水重點縣”每年可獲得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600萬元支持,連續3年共4800萬元。
一些財政情況比較好的縣市主要負責人介紹,去冬今春的水利投入非常大,“基層財政是咬牙投入和配套。”根據中央要求,2011年,全國水利投入將在上年的基礎上翻一倍。這就意味著地方現有的配套資金也要翻倍,“除非不吃飯了,否則要完全滿足項目配套是不可能的。”水利部門也擔憂,基層的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將難以持續。
同時,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多、審批環節多、核查督察多、程序要求嚴。一個投資十幾萬元的水庫從安全鑒定到開工,再到稽察驗收,光是審批就有五六次之多,管理成本太高。但現行的工程建設管理費計提標準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有的項目根本就不允許計提管理費,上級也不給予安排。撫州市水利部門介紹,這個結果就是水利部門陷入了“項目爭得越多,建設任務越重,水利部門貼得越多”的怪圈。
因此,一些縣市負責人明確告訴本刊記者,對爭取要求配套的水利建設項目積極性不高,“太多了政府財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