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0年人均收入GDP205美元到去年的4285美元,我國用了30年時間。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設置的論題“中等收入陷阱的亞洲式規避”讓更多普通國人意識到:中國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臨界點。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導致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以上,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
人民論壇雜志在征求50位國內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國家十個方面的特征,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蕩、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巴西Bradesco銀行首席經濟學家Octavio de Barros說,“上世紀70年代,巴西經濟每年增長10%~11%,但是兩個10年之后,增長速度放緩。當時我們是不是能夠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呢?在那個時候拉丁美洲國家沒有機會討論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亞洲面臨一個很好的機會?!?/p>
“我們非常清楚巴西所面臨的挑戰,教育是我們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世界銀行上個月出版了一份報告,認為巴西是拉美國家當中過去50年受教育年齡最長的一個國家。就受教育的年限來講,我們的教育年限增長非常迅速,因為我們對教育的投資不斷增長。關于教育的質量也非常重要?!監ctavio de Barros認為,巴西目前正朝著一個正確道路邁進,通過教育投入,巴西正在漸進地增長,包括政治制度的改善、社會制度的改善等等。
而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則從另一個角度闡釋該國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我們必須確保我國經濟能夠高效發展起來,確保經濟體保持活力,必須推進經濟改革,改善整個經濟發展的狀況?!彼f,首先通過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來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發展,“現在正在發展新經濟,所以我們必須換一個視角看農業,我們不是發展傳統農業,而是全新農業。因為農業有很大的產能,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且農業不僅僅做種植,我們必須有現代化思想來發展農業,要實現這些改變就必須靠創新人才?!?/p>
巴達維介紹,馬來西亞一直重視人力資本,“因為如果沒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本,我們要采取任何措施,做出任何舉動,都是沒有辦法實現的。說到人力資本,我們不僅僅是講政府的公務員、私營部門的高管人員,是指全國的人口?!?/p>
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功實現從中等收入進入中高收入,臺灣永豐商業銀行董事長邱正雄認為,臺灣經濟主要是靠高科技產業支撐。臺灣在經濟發展上有兩個特征,一個是技術方面能夠吸引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中國人回到臺灣,為臺灣科技業做貢獻。第二個就是臺灣本地的交通大學、臺灣大學對整個科技業發展的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認為,中國要規避“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協調、平衡好發展模式轉變、投資驅動和消費驅動、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重視結果平等還是機會平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