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一個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大和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孫明春日前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演講時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中等收入陷阱是指這樣一種現象,即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201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4400美元,中國已經是一個中等收入的經濟體。孫明春說,中國現在尚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目前,在全球供應鏈中,中國作為一個加工裝配中心,不僅擁有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而且還有相對有效的基礎設施和完備的國內供應鏈。即使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高于亞洲鄰國,如印尼、菲律賓、印度和越南,中國在基礎設施和供應鏈方面的競爭優勢,足以抵消了勞動成本的劣勢。”
但是中國經濟繼續發展下去,就要警惕中等收入陷阱了。按照大和證券的估算,中國人均名義GDP將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8600美元和15500美元。孫明春說,把人均GDP從2010年的4400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8600美元應該是相對容易的,因為中國可以把低端制造業從東部轉移到中部和西部,繼續享有廉價的勞動力,保持低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競爭力。事實上,這一產業轉移已經在過去幾年發生,并且將在未來數年繼續進行。然而,隨著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試圖縮小各地區的收入差距,中國中西部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可能很快被侵蝕。即使在中國最貧困的省份貴州,人均GDP在2010年達到1787美元(相當于菲律賓),到2020年也將達到6300美元,接近2009年的保加利亞。屆時,中國的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可能難以抵御其他低收入國家的競爭,因為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的優勢可能已不足以抵消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孫明春認為,2016年至2020年,是中國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至關重要的五年。他建議,中國需要盡快發展高端制造業。盡管中國政府已在“十二五”規劃中,決定了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中國過去幾十年在這一領域相對薄弱的基礎,較少的科研投入,未來的挑戰將是,中國的高端制造業是否能迅速擴張來彌補低端制造業的快速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