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黃瑞)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25日在此間表示,未來5年至10年,若中國在發展理念上仍堅持經濟總量導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沒有大的突破,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
遲福林表示,中國已從以衣食住行為目標的生存型階段進入以人的自身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發展型新階段。發展型需求呈現全面快速增長的趨勢,使公共產品短缺成為全社會日益增大的突出矛盾。他說,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經濟增長“一俊遮百丑”成為歷史,僅以做大經濟總量來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空間越來越小,迫切需要轉向民富優先為導向的發展。
遲福林認為,中國改革發展的前景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在改革導向上實現民富優先,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有重大突破,由此中長期內完全有可能保持7%至8%的中速增長,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縮小,社會壓力得到有效釋放,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遲福林稱,第二種可能性則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未來5年至10年,中國改革發展直面“中等收入陷阱”。他說,究竟出現哪種可能性,現在看來與是否實施民富優先的改革導向直接相關。
遲福林說,“十二五”是從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發展轉變的關鍵5年。“十二五”(2011年-2015年)期間,需要推進四個方面的轉型和改革,盡快形成“以消費為主導、以城市化為載體、以低碳經濟為基本要求、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突破”的發展格局。
這位學者認為,中國有比較好的條件實現消費主導,但更取決于能否盡快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從國內發展趨勢看,城鄉消費結構正在升級,城市發展型消費支出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農村的消費潛力巨大。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在3000美元到4000美元的階段,消費貢獻的快速增長與投資、出口貢獻的下降是一個客觀趨勢。
他說,“十二五”期間,中國城市化如果能夠年均提高1至1.2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52%至53%以上,甚至達到55%左右,將對擴大國內消費帶來積極影響。從國際經驗看,工業化中后期的城市化率不低于55%,中國現在是46.6%,低于工業化進程大概10至15個百分點。
今日,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經濟出版社在京聯合召開“民富優先——《民富優先——二次轉型與改革走向》、《中國:歷史轉型的“十二五” 》出版座談會”,圍繞確立民富優先的改革導向、處在歷史轉折時期的“十二五”等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