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圈子”的非法勾當
作為一種非法勾當,“地溝油”利益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有著天然的戒備心理,而且還逐漸有了組織和暴力色彩,這使得“地溝油”非法生產的發現與取證都十分困難。
--非“熟人”介紹難入行。養豬場是“地溝油”原料的主要來源地之一,記者決定先去突破養豬場。
“沒有熟人,你就是找到養豬場,看見了泔水油,人家也不會理你,更不會賣給你。”知情人的話表明,這一行非“熟人介紹”很難入行。記者曾到昌平區一家小型養豬戶暗訪。車還沒停穩,聽到聲響的幾條狼狗就沖了出來,圍著汽車吼叫。記者隔著車窗大聲喊人,一位頭發蓬亂的中年婦女直勾勾地盯著記者走了出來。
“請問您這賣油嗎?我們收油。”記者說。
“你們是哪兒的?”中年婦女一直不肯正面回答問題,只是不斷地用狐疑的眼光往記者的車里張望。
記者趕緊說出幾個圈里人的名字,她的疑慮才有所降低,并含含糊糊的告訴記者,“這片的油都有固定的人來收,一個禮拜來一次,該清都清走了,都是十多年的老關系了。”
即使是熟人介紹,初次見面時,對方也是高度警覺。記者第一次和一家黑窩點聯系人見面時,他們高度警覺,把記者的車車里車外的翻看了一遍。
另外,記者暗訪的大部分窩點以及泔水油中轉站,幾乎都有狼狗看門,很難接近。
--暴力色彩濃厚。記者實地探訪所謂的“點野火”“地溝油”煉制土作坊。由于采訪初期,對行規了解不多,貿然進了這家院子,詢問是否有油賣。突然,幾個光著膀子。胳膊上、胸脯上布滿文身的彪形大漢從里屋沖出,呵斥記者,“這里沒什么油!趕緊走!”但記者親眼看見,他們房后的大片土地焦黑、浸滿油漬。據線人說,這些地方都有黑社會把持,周圍的村民都不敢過問,任憑他們夜夜“點火”,而這種點過“野火”的土地連草都不長。
在一次與“地溝油”加工窩點的接頭人交談時,對方威脅說:“我黑道白道都有人,你要是敢跟我玩花樣,你就等著挨手段吧!”類似這樣的各種威脅、各種試探,記者在采訪中多次遇到。
--具有一定的組織性。知情人說,這種違規生意沒有法律保護,想生存下來,做大做強,除了拼價格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人,壯大自身實力。這些人慢慢形成了“勢力”,有了“老大”。
在北京,一家地下灌裝廠的負責人被圈內人稱為“老大”,只要說出他的名字,立刻就會得到對方的禮遇。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的廠什么牌子的桶裝食用油都能做,而且都用廠家的真桶,有防偽,每天送往北京一些超市和商店,日產量大約10噸左右。他還經常到天津、河北,和供貨廠商聯絡感情,甚至帶隊參觀過江蘇的精煉廠,學習先進的提煉技術。
天津地區同樣有這樣一位知名人物,在“圈內”說話頗有分量。
一位曾做過多年“地溝油”生意的知情人說,北京有數千人從事這一行當,各有分工,合作緊密,年產值幾個億。
一筆監管糊涂賬
2004年6月,河北南和縣“地溝油”煉制窩點曾被媒體曝光,監管部門迅速行動重創了這一地區的非法煉油產業。然而,這種突擊式的執法很難徹底消除“地溝油”生存發展的根基。
記者此次在南和縣煉油窩點暗訪時,一張規范使用添加劑的相關文件赫然張貼在其廠長辦公室里,這是近期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重要一項內容,這說明,這個窩點至少應該在監管部門的視線范圍之內。
不僅如此,記者暗訪的幾家規模化“地溝油”加工窩點都自稱三證齊全,走到哪都不怕查。
那么,有關監管部門是怎么面對這一頑疾的呢?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目前,北京的餐廚垃圾處理還是處于一個無序的狀態,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收集、運輸、處理體系。部分餐廚垃圾流入非正規處理渠道,對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離開監管視線的‘餐廚垃圾’被用來泔水喂豬、淘油,這幾乎是大城市的通病。對違規清運單位的處罰權在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沒有對餐廚垃圾違規排放的執法權,近年來也沒有相關執法記錄。
北京市工商局:我們只負責進入商場、超市、批發農貿市場等區域的食用油檢查,一般通過索票、索據的檢查辦法,了解廠家、價格等信息,至于賣的是不是“地溝油”需由質檢部門判斷。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我們基本依靠市民投訴、舉報以及各區縣和街道的主管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員的產品抽檢發現問題。近兩年來,質監局未收到過“地溝油”的相關投訴。
中國糧油協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告訴記者,“地溝油”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是食用后,不會立即產生惡果,二是“地溝油”被包裝成食用油后,一般很難從感官上加以判斷。如此一來,市民難以投訴,舉報“地溝油”的概率幾乎為零。
除監管的糊涂賬外,更令人詫異的是: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曾稱,我國每年有300萬噸“地溝油”流入餐桌,但不久又收回這一說法。何東平這一做法成為很多人質疑“地溝油”存在的口實。
一位衛生部的權威專家對記者說:何東平都承認自己說的不對,為什么還要把這個問題看的那么嚴重?讓人頗為感慨的是,就在記者要發稿時,何東平告訴記者,他搜集到了一些地溝油樣本,并正在研究其檢測方法。
其實,僅僅是監管不力,還不足以讓“地溝油”窩點肆無忌憚。這些生存發展了十幾年的“窩點”與監管部門背后的關系令人生疑。
河北南和縣的一家“地溝油”生產窩點負責人明確地說:“在河北你放心,什么事咱都能擺平。這么多年了,咱也不怕查。”
天津某“地溝油”加工窩點負責人也說:“沒有關系、沒有背景是絕對不敢煉油的。”
掐斷“地溝油”產業鏈需監管部門聯手齊心
有關人士認為,要掐斷“地溝油”產業鏈,單靠某一部門難以奏效,需“各種兵”聯手齊心,把住四道關。
嚴控原料關:一方面加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增強正規渠道的消納能力;一方面加強對餐廚垃圾排放行為的監管,并將是否依法依規進行餐廚垃圾排放作為營業許可的考察要素。另外,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不只北京,很多省市都出現了以餐廚垃圾為原料的生物柴油加工廠,都面臨“收不上油”的原料緊缺困境,相關部門可考慮進一步加強對正規餐廚廢油加工企業的政策支持。
嚴控加工關:記者暗訪時發現,無論是小作坊還是大規模加工窩點,只要檢查其加工現場,就能很容易發現破綻。比如天津一家煉油廠空地上碼放在一箱箱的“大豆調和油”,然而,記者在生產廠區內根本沒發現大豆的影子。
而且,監管部門只要仔細查看交易臺賬、銀行資金往來明細等,很容易就能掌握其違法證據,進而取締這些非法窩點。
嚴控流通關:通過記者的采訪發現,相當比例的“地溝油”是以散裝油的形式回流餐桌,應進一步加強對散裝油市場的管理,同時,進一步規范餐飲酒樓、食堂食用油市場,并加強對食品加工廠等用油單位的檢查力度,防止其從非正規渠道購油。
嚴控司法關: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對于煉制“地溝油”的行為和監管部門的瀆職行為,應在相關法律框架內,從快處理,頂格處理,以增強對不法分子的震懾力。對一些久打不絕、地方保護嚴重的“地溝油”煉制窩點,可借鑒部分地區異地查處酒駕的方式予以重創。
截至記者發稿時,記者反映的相關問題已引起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公安部,以及北京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北京市主要領導專門作出批示,公安、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全面開展了食用油生產加工、進貨和使用環節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并著手研究案件線索的偵破和長效機制建設。
北京市表示,正努力構建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的長效機制,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多層次、多渠道解決餐廚廢棄物的排放處理問題,大力提升餐廚廢棄物的消納處理能力,實現短運距、密閉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今后北京還將組織專家力量,就食用油回流二次提煉行為開展檢測技術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