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7 09:50:06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張田勘
冰川,是氣候變化的記錄器和預警器。我國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冰川最發育的國家,其中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是除南北兩極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區。但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的修訂的最新版中國第二次冰川編目顯示,2010年左右,中國總計有冰川53778條,總面積48063.6平方千米,這表明從1950年代全球變暖以來的幾十年間,中國冰川整體萎縮了12442.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0.6%,其中,約有8310條冰川完全消失。冰川面積萎縮幅度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區,冰川面積整體減少了7680.7平方千米,整體萎縮幅度達到27.7%。云南省則是冰川萎縮速率最快的省份,其冰川總面積減少了28.2%。
冰川消融是全球性的。2019年10月6日,冰島失去了奧克冰川。當地人聚集在一座碎石坡上,為它舉辦了“葬禮”。紀念碑上,刻著一封給未來的信:這是第一條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川。在接下來的200年里,我們所有的冰川都將遵循同樣的滅亡路徑。
冰川消融,人類是最主要的責任者,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導致的全球氣溫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同時,黑碳氣溶膠等工業污染沉降在冰川表面,造成冰川反照率降低,容易吸收太陽輻射,也是加速冰川消融的一個重要原因。
冰川消融被視為向人類敲響了白色警鐘。在中國,其直接的后果是導致河流可能斷流,使西北干旱區水資源危機更加嚴峻,同時也有可能影響到東南部地區。按照研究人員的估算,如果二氧化碳在未來中等排放情況下,全球平均升溫攝氏2度,河流徑流量將達到峰值。之后,部分流域徑流量減少可達50%以上,將導致一些小型河流和過去以冰川融水為主要補給的河流斷流,河川徑流豐枯變化明顯,局地性洪旱災害加劇,在枯水季節或年份將可能出現區域性水危機。
從長遠來看,形勢更加嚴峻。有研究人員將青藏高原或喜馬拉雅冰川稱為“亞洲水塔”,因為它是除南極和北極以外冰雪儲量最大的地區,也是亞洲十多條大江大河包括恒河、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長江、黃河等的發源地之一,對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的生存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如果冰川融化,而且一直加速融化,未來也許中國的長江、黃河也可能斷流。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喜馬拉雅冰川只是長江、黃河、印度河等的源頭之一,但是這些河流并非完全靠其提供水源,其流量主要由流域內廣大面積上的降水形成和維持。實際上,喜馬拉雅冰川總面積約34782平方千米,主要的山谷冰川長度都在10千米以上。但是,這34782平方千米的冰川是大大小小10多條河流共有的源頭之一,而非全部源頭。因此,這個源頭是不能完全保證這些河流的流量的。長江流域面積是698300平方千米,黃河流域面積為752443平方千米,這些流域面積上的自然降水才是維持河流奔流不息的來源。根據張學文教授的估計,一條河流,如果流域內有1%面積上存在冰川,冰川消融所提供的水量不可能高于5%(指多年平均情況)。
因此,冰川融化固然是一個影響長江、黃河流量乃至流域人民生活的重要原因,但是,更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全球變暖或氣候變化是否對長江、黃河等河流流域的自然降水造成了影響,這些影響才能更大比例地決定河流是否會斷流或枯水,從而是否會造成旱災或水澇。
當然,冰川消融同樣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例如直接造成西北干旱區的長期水危機。因此,提出針對性的措施,降低氣候變暖對冰川融解的作用依然非常重要。同時,也不能忘記對中國的主要河流流域的自然降水進行研究,尤其是在氣候變暖下的降水變化,如此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干旱或水澇問題的對策。(張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