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甄小英:開啟執政黨建設新篇章
時間:2011-06-23 10:55:41  來源:人民網球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什么歷經艱難曲折,經久不衰,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震撼世界的輝煌?鄧小平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曾強調了兩大根本原因:一是善于“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二是重視黨的自身建設,建設了一個為民謀利,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黨。在中國,“除了中國共產黨,根本不存在另外一個像列寧所說的聯系廣大勞動群眾的黨。” 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勝利的根由。”

  這兩條經驗密不可分。黨對中國特色道路的探索是與對黨的建設規律探索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中國共產黨在90年中領導了兩次偉大革命,同時也實施了兩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第一個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提出的,它的實施,為黨領導的第一次偉大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政治領導和組織保證。第二個偉大工程,我們稱之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伴隨著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而提出、展開的,為改革開放提供了政治領導和組織保證。遵義會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勝利道路的標志,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則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上勝利道路的標志,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鄧小平理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勝利的指針,鄧小平黨建理論則開啟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啟了執政黨建設的新篇章。

  一、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歷史地位及重要貢獻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歷史性貢獻,是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第一次系統、科學地(當然也是初步地)回答了執政黨應該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的問題,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時代,為執政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獲得徹底解放的基本條件。馬克思恩格斯著重解決了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要不要建立自己獨立的政黨,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以及如何建黨的問題。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指導思想、綱領、組織制度和策略思想等,奠定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理論基礎。

  由于他們沒有共產黨執政的實踐,不可能對執政黨的建設進行系統的論述。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他們提出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后,要建立廉價政府,國家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由人民選出,可隨時罷免,只領取相當普通工人的工資等。

  (二)列寧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建立了一個領導人民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新型工人階級政黨,并對執政黨的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隨著世界歷史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在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直接提到日程上來。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與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了一個區別于第二國際的新型的黨、戰斗的黨、革命的黨,領導俄國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列寧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建黨思想,如: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是工人階級有組織的部隊;是工人階級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黨的基本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黨必須堅持進行兩條戰線斗爭,反“左”時要注意防右,反右時要注意防“左”等等。

  關于執政黨建設的理論,列寧提出了許多寶貴思想。但是,由于他領導黨執政的時間不到7年,黨執政的實踐還未全面、深入展開,因而對執政黨建設的問題,還處于初步探索之中。他關于執政黨建設的論述,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對執政黨建設的一些重要問題作出了馬克思主義的回答,至今仍有指導意義。如:堅持共產黨在國家生活中的領導地位,“黨應當通過蘇維埃機關在蘇維埃憲法的范圍內來貫徹自己的決定”;執政黨的首要任務是搞經濟建設;執政黨地位的變化,增大了黨脫離群眾的危險,要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要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注重黨員質量,純潔黨員隊伍等。另一類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采取的一些具有臨時性的應急措施。如列寧雖是具有很強民主思想的領導人,但在內戰時期,不得不更多地強調集中,實行了“戰斗命令制”和廣泛的干部任命制等。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他也主張對上述應急性措施加以改變。還有一類是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探索,但沒有來得及深入展開,在實踐中這些問題還未解決。如:黨政關系問題:他提出黨政職責要分開,但是如何分?未來得及解決。又如,關于黨內監督體制問題,他提出中央監察委員會與中央委員會平行。但監察委員會機構到底應如何設置?應賦予它什么樣的職能?沒有來得及做進一步的回答。再如,關于反對官僚主義的問題,他開始認為官僚主義是舊社會的遺物,是舊政府的人員帶進來的。所以,派工農進入政府,但未能解決問題。后來對“官僚主義實際上是從缺乏民主,過度集中的體制中產生的”的觀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未能做進一步研究就去世了。

  斯大林把列寧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采取的一些應急性措施如干部的普遍任命制等凝固化、強化了。并在許多問題上違背了列寧的思想,在黨的建設上留下了沉痛的教訓。

  (三)毛澤東建黨思想創造性地解決了在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如何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問題,用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建立共產黨,面臨著與蘇共不同的情況,中國工人階級人數很少,又集中于反動勢力盤踞的大城市,而中國革命走的是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長期在遠離城市工人階級的偏遠農村活動,如果象蘇共那樣,主要從工人中吸收黨員,黨員人數很少,就肩負不起領導中國革命的任務;而大量從農民中吸收黨員,又不可避免地把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帶入黨內,黨如果不能對錯誤思想進行有效克服和批判,就有被毀滅的危險。面對兩難局面,毛澤東堅持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既大量從農民中吸收黨員,又通過思想教育、整風運動等,不斷克服黨內的錯誤思想,以保持黨的先進性。逐步形成了“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同時也在組織上進行建設。”“把思想建設和思想領導放在黨的領導的第一位”的有中國特色的毛澤東建黨思想。毛澤東建黨思想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包括: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提出了黨的建設要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進行,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黨建基本原則。確定了“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黨建目標,并把它稱作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開創了黨的“三大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形成了黨的“四條路線”和“三大作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路線;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在建設一個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方面已有了比較完整的一套。 毛澤東對執政黨建設也進行了艱苦探索。特別是1956年召開的黨的八大,明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實質上已經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提出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反對個人崇拜,堅持集體領導;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一系列執政黨建設的正確方針。但是,毛澤東很快否定了八大的正確論斷。以階級斗爭為綱,發動“文化大革命”。因而未能解決“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這一歷史性課題.

  (四)鄧小平黨建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第一次初步系統地回答了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以及如何建設黨的問題”,把馬列主義建黨學說和毛澤東建黨思想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鄧小平不僅領導黨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同時捍衛了毛澤東思想,而且解決了毛澤東未能解決好或未曾遇到過的許多執政黨建設的重大問題。把馬列主義建黨學說、毛澤東建黨思想從整體上推向前進,實現了黨建理論階段性的質的飛躍。

  二 、鄧小平黨建理論的科學體系和內在邏輯

  鄧小平黨建理論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的具有內在邏輯的理論體系。

  (一)首先回答執政黨是干什么的?

  即通過撥亂反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規定了執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使全黨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發展了黨的政治建設理論,包括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政治綱領、政治策略及完善政黨制度等。

  (二)確立了執政黨的任務和政治路線后,接著就要回答,為完成執政黨的任務,執政黨應該建設成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問題,也就是確立執政黨建設的目標。

  十一屆三中全會進行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同時也著手進行黨建目標上的撥亂反正。在十二屆二中全會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為執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堅持黨的領導,保持黨的先進性注入了時代的新內容,并找到了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正確途徑,為執政黨建設指明了方向。

  (三)明確了執政黨建設的目標,接著就要解決為實現黨建目標,“如何建設黨”的問題。 首先,就是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領導水平,把黨建設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了關于黨的領導的理論。鄧小平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由共產黨來領導。但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不僅要改善黨的組織狀況,黨的領導工作狀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方法問題;而且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特別是要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和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不能主要靠政策、靠人治來領導。改善黨的領導還要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加強和改善黨對群眾團體的領導等。

  (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還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執政主體的素質。

  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了黨自身建設的理論,主要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理論。

  在思想建設方面:重新確立、恢復和深化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豐富發展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克服黨內錯誤思想的理論;提出肅清封建主義思想影響;正確開展兩條戰線的斗爭,排除“左”和右的干擾,在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正確處理黨內矛盾,不采用搞政治運動的方式解決黨內問題,原則上不再使用“路線斗爭”的提法。

  在組織建設方面:提出加強黨的根本組織制度、領導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建設,把黨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黨,并實現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堅持集體領導,反對過分夸大個人作用。確立了干部隊伍建設的“四化方針”,廢除實際存在的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以及個人選拔自己的接班人的封建主義的做法,改革不合時宜的干部人事制度。提出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并有政績的人,大膽地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新的領導班子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班子要實行集體領導,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改革的班子要扎扎實實做事;領導班子的眼界要非常寬闊,胸襟要非常寬闊。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于共產黨要有一個好的政治局,特別是好的政治局常委會。只要這個環節不發生問題,中國就穩如泰山。此外,要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解決一部分黨員不合格的問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斗堡壘。

  在作風建設方面:提出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和國家的性質和面貌;明確了黨風建設的實質是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發揚優良傳統作風,堅決懲治腐敗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內容;糾正不正之風,打擊經濟犯罪活動要貫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之中;高級干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反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糾正不正之風也要從高級干部抓起,如果不堅決地懲治腐敗,特別是高層的腐敗,確實有失敗的危險;指出了靠政治運動反腐敗的弊端,提出通過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解決權力過分集中、特權思想、人身依附關系等問題,通過發揚民主,完善監督,加強法治,從嚴治黨,加強教育管理等措施,走一條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路子。

  在黨的制度建設方面:提出加強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的極端重要性,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與個人的思想因素相比,“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論述了黨的制度建設的內容;區分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與具體制度(體制),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是優越的,必須堅持,但是,其具體制度即體制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必須進行改革,為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論述了我國現行領導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黨的工作制度、黨內民主生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上述弊端的思路和辦法;闡述了制度建設的作用以及與黨自身建設其它方面的關系,提出要把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政治、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之中。

  (五)為了完成執政黨的政治任務,除了做好國內的事情外,還要處理好黨際關系和國際關系,為實現黨的政治任務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解決這一問題中,發展了黨際關系理論。他提出 “各國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國的黨、各國的人民,由他們自己去尋找道路,去探索,去解決問題,不能由別的黨充當老子黨,去發號施令”。這是處理黨際關系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們認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們也不贊成搞什么“大家庭”,獨立自主才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他還指出,“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他提出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下,與各國各黨發展友好關系,不以意識形態劃線,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有所作為”,“埋頭實干”做好自己的事的正確方針。使我們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黨際關系、國際關系有了很大發展。

  上述內容不是平列的,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是整個執政黨建設的基石。執政黨的建設目標是鄧小平黨建理論的主線和中心。從這個目標出發,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思想建設為確立和完成黨的政治任務提供理論指導、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組織建設從組織上保證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的貫徹執行;作風建設是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保持和增強黨的政治優勢,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力量的源泉和人民的支持;制度建設使黨的自身建設走向科學、規范、有序,使黨團結統一,又充滿生機活力,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因領導人的變化而變化,或因領導人注意力的變化而改變。同時,改變靠政治運動進行黨的建設的形式,使黨的建設的路子、方法適應執政黨的任務和環境的要求,走向制度化,適應現代化。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是黨自身建設的四大支柱。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強黨自身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際關系理論為完成黨的政治任務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鄧小平黨建理論的顯著特點及啟示

  鄧小平黨建理論與毛澤東建黨思想有相同特征, 也有新的特點,體現出繼承基礎上的變革與發展,也體現出對時代特征和黨的歷史方位變化的正確把握。

  (一)根據時代特征和黨的歷史方位變化,確定執政黨的任務,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毛澤東在執政黨建設的探索中,一個重大失誤是執政20多年了,仍然以階級斗爭為綱,要把黨建設成和階級敵人進行戰斗的先鋒隊。鄧小平總結了“文革”的教訓,一是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深刻認識到,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在世界上應有的地位。二是深刻認識到黨雖然執政近30年了,在思想觀念、工作重點、黨建目標、活動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還沒有完成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果斷地領導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三是敏銳地把握了“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題的時代特征和中國面臨的難得發展機遇,強調要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提出緊緊圍繞現代化建設加強黨的建設,為黨的建設注入了時代的新內容,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也使黨重新站在時代前列,保持了自己的先進性。

  (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

  鄧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是全面的改革。領導全面改革的黨,自身建設也必須改革。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是實現黨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保持黨的生機活力的有效途徑,對中國共產黨這樣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來說格外重要。

  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執政黨高舉改革的旗幟,自覺、主動的改革,有領導有秩序的改革,比被動的、自發的、無序的改革更有效、更安全、成本更低、風險更小。執政黨始終高舉改革的旗幟,以自身的改革帶動社會的改革,有利于把握改革的領導權和正確方向,防止那些打著改革旗幟,企圖搞西方多黨制、議會制的人誤導群眾,干擾改革的正確方向。

  (三)重視黨的制度建設,具有科學性和現代性。

  鄧小平黨建理論把毛澤東建黨思想的“三大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發展為包括制度建設在內的“四大建設”,著眼于改革完善黨和國家的各項制度,特別注重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黨代表大會制度和黨內選舉制度、民主決策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制度、黨內監督制度、紀律檢查制度,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等等,建立健全執政黨運行的體制機制,走一條不靠政治運動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路子。加強制度建設, 才能使黨既充滿生機活力,又團結統一、穩定有序,使黨的建設向著科學化、制度化、民主化、現代化方向前進。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