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9 13:45:48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西流
11月24日,一名微博網友發帖稱,一位朋友入職某西部高校后,一直在找12個校領導和23個職能部門處級干部簽字,至今還沒簽完,并附上一張教職工報到通知單的照片。經記者核實,這張報到通知單來自北方民族大學,學校位于寧夏銀川市。11月25日,北方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表示確有此事,報到通知單需要領導簽字是學校老傳統,目的是讓新入職教師盡快熟悉學校各部門,沒有規定一定要簽完。(11月27日觀察者網)
教師入職要找35名領導干部簽字,可見高校簡政放權,未能落到實處。盡管事涉高校回應稱,沒有規定一定要簽完,但仍然難以消除網友的質疑。特別是,高校簡政放權難以落實,緣于設置的行政領導和部門過多。比如,事涉高校擁有12個校領導,及23個職能部門處級干部,暴露出了過度行政化的弊端。
早在2012年7月,媒體曾曝光北大擁有11位校長助理、5位副校長、27個校領導,這樣的豪華陣容,不僅中央部委難以望其項背;就是與一些機構臃腫、領導扎堆的地方政府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北大不僅是中國高等學府中的“學術老大”,更是中國高校中的“行政大佬”。對此,有專家指出,高校行政化日趨激烈,去官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此,2017年8月,北大免去8位校長助理和10位部門副職,向去行政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不可否認,“官本位”這顆寄生在社會肌體上的毒瘤,已經嚴重侵入和腐蝕了當今的高校,也嚴重影響著高校的價值判斷與利益分配。事實上,正是看到了為官者在高校教學和學術領域中的通贏與通吃現象,所以才會有大量的教授甘于去做一些瑣碎的行政事務,甘于以犧牲教學和學術研究為代價,去換取行政職務,以及蟄伏在官位之上的諸多權力。而在高校,擁有官位與權力,就意味著擁有大量的科研經費以及各種社會特殊資源,行政至上而非學術至上,實際上已經牢牢主宰了高校的地位與方向。
在“官本位”活色生香的語境下,哪怕是有再多的教授成為“教官”,也不足為奇。以至于,出現“教師入職要找35名領導干部簽字”的怪象。問題是,當學府變成官衙,當教學不歸教學,學術不歸學術,行政不歸行政,幾個元素的位置交錯重疊、混淆不清時,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只能成為高校手中的一塊“雞肋”,成為高校行政官員貼在臉上的一張“標簽”,這無疑是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
可見,教師入職要找35名領導干部簽字,當反思高校行政化之弊。早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就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對高校去行政化的剛性要求。然而,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免去幾名校領和部門副職,就一蹴而就了。首先,應取消所有高校的行政級別,高校黨政領導也不具備行政級別,統一實行聘任制,競爭上崗。特別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墊伏在高校領導頭腦中的“官本位”思維,讓他們回歸教學和科研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