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農村幾千年的家庭養老傳統,正在面臨著經濟發展與觀念變更的雙重挑戰。我們村的村民李老,愛人雙目失明,膝下有兩女。受傳統思想影響,兩老一直生活在農村。受經濟條件制約,兩女無力回老家照顧父母。接近60歲的李老患有骨質增生,還要種田耕地。愛人每月100多元的醫藥費,靠他在農閑季節強撐著出門,給人上屋撿瓦所得。由于年紀大,腳手不靈便,去年在給人家做工的時候,他不幸從屋上摔了下來,足足在家養了一個月。現在腰桿成天氣預報,到雨雪天氣腰部的傷痛就發作。李老哀嘆著說:“她們姐妹倆本來生活就困難,如果來照顧我們,更增加了她們的負擔,所以自己能撐一天算一天。”像李老的情況,農村還有很多。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必然帶來大批農村青壯年農民進城。城市生活方式與農村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住慣了農村的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再說進城務工的農民,生活、收入不定,也難以帶著老人進城共同生活。因此,老人們一般不愿跟隨子女到城市生活,而選擇留在鄉村。但已經進城的子女不愿再回到鄉村生活。因此,村村寨寨看到的都是老人小孩就不足為奇了。
去年冬天,敘永縣澤家鎮東路村發生了一件令人深思的老人自殺事件。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老人的兒子媳婦外出打工,留下兩個孩子由老人來照管。從小就調皮的兩兄弟在學校讀書期間迷戀上了網絡,他們不但不聽婆婆勸告,還經常辱罵婆婆。長期以來,由于孫子不孝,婆婆在精神上背負了沉重的壓力。于是,婆婆多次在孫子面前說:“你們兩兄弟這樣不在行,我自己吃農藥死了還好些。”“婆婆經常那么說,我們還以為她只是在說氣話,根本沒在意,沒想到她還真的就那么去了。”兄弟倆現在想來后悔莫及。
在土地上勞作一生的老人都渴望與子孫共享天倫之樂,但他們的需求在今天已無法得到滿足,成了現代社會的新問題。關注農村留守老人,關注他們的生活、精神需求,讓他們安享晚年,是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需要破解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筆者希望有關各方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養老保障,從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來解決留守老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又好又快地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