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共有35座城市處于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占全國城市總量的12%。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今天發布,藍皮書對288座地級以上城市的健康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35座城市處于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占全國城市總量的12%,超過八成城市處于“亞健康”狀態。
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藍皮書對288座地級以上城市的健康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2018年,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廣州、南京、寧波、杭州、蘇州和廈門等十座城市依次位居城市健康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其中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別為4座、5座和1座。綜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項指標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發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評價從全國層面測算了健康經濟、健康文化、健康社會、健康環境和健康管理五項指數的中位數,再將每個城市的具體指標與之比較。若某座城市的5項指標均高于所有城市的中位數即達到中等以上發展水平,則可視該城市的發展狀態相對健康,否則視其為亞健康城市。
評價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35座城市處于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占全國城市總量的12%。Ⅰ類亞健康城市有45座,占全國城市總數量的15.6%;Ⅱ類亞健康城市有71座,占全國城市總數量的24.7%;Ⅲ類亞健康城市有137座,占全國城市總數量的47.57%。這意味著全國有近半數的城市處于Ⅲ類亞健康狀態,在本次評價考察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管理五個方面,至少有3項或以上的健康指標低于全國中位水平,健康發展狀況不容樂觀。
分區域來看,東部地區有25.29%的城市達到相對健康水平,中部地區有10%的城市達到相對健康水平,西部地區有4.60%的城市達到相對健康水平,而東北地區僅有1座城市達到相對健康水平,82.35%的城市處于Ⅲ類亞健康狀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尤為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