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勞動力流出造成“空心化”、農村加快人口老齡化之勢,依托鄉情、重建鄉愁,解決農村養老問題,讓“告老還鄉”成為新的現實,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大著力點。
在19日結束的第四屆安仁論壇上,圍繞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主題,農村養老包含的挑戰與機遇受到各界人士高度關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說,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推進,年輕勞動力外流,加上少子化政策,農村老齡人口比例高。而農村老人的贍養費占家庭開支比例低,農村社會養老水平遠低于扶貧標準,加上養老設施與服務不到位,集中養老大幅度下降,農村養老“散養”趨勢須及時遏制。
隨著第一代農民工陸續返回,農村老齡人口進一步增加。“根據樣板調查,外出打工平均返鄉年齡是56.4歲。老去的這一代農民和農民工都是改革開放的開拓者、工業化城鎮化的建設者,為改善下一代命運付出了犧牲。在個人和家庭無力承擔養老重任的時候,應該多給予他們更多關照和支持。”張大衛說。
根據全球老齡化程度最為嚴重的德、日等國經驗,解決鄉村養老問題,可以成為鄉村振興一大著力點,在現代意義上重現“告老還鄉”傳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戰后重建時,德國人口向城市轉移,也出現了鄉村空心化。為此德國進行城鄉均衡布局,實施村莊更新,以產業逆城市化為鄉村增加就業和活力;隨著人口老化,重點又轉向提高鄉村生活品質。“現在德國村莊不再是傳統的農業生產共同體,變成了居民高品質生活空間。”他說,總有人希望更接近大自然,在一個低密度空間生活。宜居宜老,2000多個小城鎮承載了德國主要人口,充當了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
社會大趨勢是人口向大城市聚集,但老了以后在哪里養老、怎么養老?答案就是更接近鄉村、更接近自然的小城、小鎮、小島。“去年日本提出全日本進入一百歲時代,就是說每個日本人要活到一百歲。在康復養老問題上,鹿兒島成為國家重點試點。”新日本健康產業研究院主席研究員干力行說,就是在政府指導下,金融保險公司介入,醫療、康復、養老三結合,把不同特色的養老設施整合在一起,實行全方位的社區養老聯合。
“‘康’就是康復,‘養’就是養老。六十來歲要講康復,七十多歲才要養老,九十歲左右就要醫療看護了。”他說,在康養結合、醫養結合下,日本的一大趨勢是從中醫出發,按屠呦呦教授提煉青蒿素那種方式,在國家層面對植物提取物進行大規模研究,同時按中醫的醫食同源道理,用好的健康食品保障人民健康。
安仁論壇是為貫徹《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等,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指導單位,國務院參事室與中華文化促進會共同發起,每年一屆在四川安仁古鎮舉辦。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統籌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成為全新主題。
“養老問題解決好,鄉村振興才能破題。”張大衛說,要根據國家財力提高補貼,對土地出讓收益分配結構進行調整,劃出一部分作為農村社保基金,包括老年生活照料基金;要逐步將農村和城鎮老人一并劃入制度覆蓋范圍。要發展普惠式養老,建立農村養老工作機制,建設必要的集中養老社區照料設施,建設適合農村實際的區域性醫養結合中心,把鄉鎮衛生院資源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