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不再“圍著兒孫轉”,越來越多“新老人”規劃“新生活”
時間:2019-10-08 12:50: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張玉潔 周勉 

  “老年人也應該與時俱進,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在車水馬龍的長沙街頭,82歲的朱元亮舉著攝像機,一邊取景一邊對記者說。近十年來,他平均一周參加三次社會活動,自學了電腦和攝像,還出過影集,拍攝制作了近5000條視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不少像朱元亮一樣的老年人逐漸改變生活狀態,他們不再整日“圍著兒孫轉”,開始為自己規劃晚年生活。

  從“傳統老人”到“新老人”

  1997年剛退休時,朱元亮也嘗試通過“打牌”消磨時間。“突然沒事做了,人也難受。”他說,有時一坐就是一整天,腰酸背痛,加上老伴不喜歡,漸漸地,他也就沒去了。

  后來,小外孫的到來,讓朱元亮和老伴又忙碌起來,帶外孫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我的兩個外孫都是我帶大的!現在一個讀大二、一個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提起孫輩,朱元亮滿臉幸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突破2.5億,占總人口數的17.9%。在這群人中,像朱元亮這樣出生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老年人,歷經動蕩,年輕時因為基礎設施和物質生活的匱乏,生活十分艱苦。

  “他們子女眾多,自我意識相對較差。”專門服務于老年群體、于2009年9月創刊,如今已成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市場化報紙之一的《快樂老人報》社長趙寶泉告訴記者,他們曾專門針對受眾做過調研,將20世紀50年代之前出生的稱為“傳統老人”,20世紀50年代之后出生的稱為“新老人”。

  趙寶泉說,由于成長環境的變化,“傳統老人”和“新老人”在特點和心態上有一定差異。“但隨著‘新老人’群體的增長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當代中國老年人對生活開始有了新的追求。”

  因為愛好文學,年輕時朱元亮就常常給報紙、雜志投稿。退休后,利用帶孫兒的空檔,他還曾用鐵筆、鋼板、油紙一筆一畫刻錄下“個人回憶錄”,油印了好幾本送給親友。

  隨著孫輩長大,朱元亮有了更多空閑時間,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生活安定,他這才靜下心,開始思考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寫作便是其一,看到周圍開始有人使用電腦打字,速度快且字跡工整,于是他每天都跑去跟別人學習。

  2003年,朱元亮有了第一臺自己的電腦,雖然因為“總是記不住五筆口訣”,導致他用電腦打字還沒有手寫一半快,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寫作的激情。

  “很多報紙都登過我的稿子,《快樂老人報》創刊第一期就登了我的文章。”朱元亮自豪地說。

  “新老人”有了“新生活”

  退休后就收到丈夫的離婚協議書,曾讓65歲的“魚尾巴”(網名)產生輕生的念頭。“那段時間特別難熬,空虛,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她說。

  在家悶了很長一段時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帶“魚尾巴”參加了由《快樂老人報》發起的長沙老年人同城聚會,聚會上,她認識了不少同齡人。漸漸地,她跟著大家一起跳舞、學攝影、學樂器,生活多姿多彩。

  “我專門買了一臺智能攝影機,他們有活動我就去幫忙。”“魚尾巴”告訴記者,她最近又加入“快樂老人大學”開始學揚琴,為了方便練習,她買了兩臺揚琴,教室一臺、家里一臺。

  9月20日,在《快樂老人報》創刊十周年慶典上,拿著攝像機在現場幫忙拍攝的“魚尾巴”,穿著時髦的明黃色連身褲,完全看不出年紀。“老年人一定要心態好,心態好身體才會好,這才是真正給子女減輕負擔。”她說。

  “十三五”期間,中國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在湖南,為了滿足當前老年群體文化養老的需求,2017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快樂老人報》創辦了集老年資訊、教育、社交、購物、旅游、健康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式“快樂老人大學”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在省內外已有近百個校區。

  和“魚尾巴”一樣,朱元亮也是“快樂老人大學”的學員之一,他所在的校區位于長沙豹子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距離他家僅需步行4分鐘。中心除了給老年人提供學習場地,還設置了小超市、食堂、法律咨詢和棋牌娛樂室等。目前,主要服務于居住在周邊13個小區的近萬名老年人。

  “長沙非常重視老年教育工作,社區免費將場地提供給我們做老年大學。”豹子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尹堂龍介紹,為了滿足老年人文化養老需求,中心注冊成立了長沙市天心區新天藝術團,鼓勵老人參加各類文藝活動,目前已有220名團員,平均年齡60歲以上。

  “主要來跟人交流。”朱元亮說,他通過“快樂老人大學”認識了很多本地的同齡人,《快樂老人報》還號召他們成立同城會,老人們經常聚集在一起搞活動,他主要負責為活動寫稿錄影,為了做好這個“工作”,他又自學了視頻剪輯還有微信、抖音等社交軟件。

  “老年人需要傾訴,需要‘被需要’,需要‘人生永不落幕’。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趙寶泉說。

  老年人有自己的追求

  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各級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6.2萬所,在校學員800多萬人,參加遠程學習的學員500多萬人,已基本形成省、市、縣、鄉辦學網絡。

  除了“上學”,如今,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重視自身需求,用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實閑暇時間,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某海軍部隊轉業軍人吳先聲退休后,將大半時間花在社會公益活動上,曾為不少報刊、電視臺提供過手稿和資料。如今已87歲高齡的他身體依然硬朗,不久前他又跑去為單位歡慶國慶節、重陽節舉辦的老年門球賽當裁判。“人要有追求,才能越活越年輕。”他說。

  和吳先聲一樣,一直從事攝影工作的謝卓勛在退休后也依舊沒有放棄這份“事業”,如今已70歲的他,把攝影從工作變成了日常的愛好和習慣,還經常義務教“學生”,“遇到有同齡人跟我請教如何攝影,我都會手把手教他們。”謝卓勛說。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政府把老年人的福祉記掛在心,一項項惠老政策陸續出臺、一處處為老年群體的服務設施加快建設,為老年人帶來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養兒防老,積谷防饑”的老舊傳統逐漸成為歷史。

  現在只要出門,朱元亮必須攜帶的不是手機而是一本《湖南省老年人優待證》。“我已經用了12年,節省了不少錢。其實,也不是用價來論,它體現了政府對老人的一份情和一份愛。”他說。

  在中國,還有這樣一群“特殊”的老年群體。他們傾其一生為國家奉獻,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為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手中,90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終沒有停下自己再攀高峰的腳步。“這個獎分量很重,對我是一個鞭策。”剛剛獲得國家勛章的他樂觀地表示,“我現在是‘90后’了,干勁兒還足得很!”

  目前,中國已建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6.38萬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746.3萬張;全國養老機構以內設醫療機構、簽約服務等不同形式提供醫療服務的比例達到93%;高齡津貼制度已實現全國省級層面全覆蓋,30個省份建立了養老服務補貼制度,29個省份建立了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