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臺州路橋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動力源
時間:2011-06-16 10:37:4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陳才杰
近一二十年來,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城市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事實已經并將進一步證明,城市化是統籌城鄉,推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諧、協調、快速發展最有效的手段和載體,城市化為中國的現代文明作出了最直接、最顯著的貢獻。路橋是浙江省臺州市一個年輕的城區,路橋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中國城市化的縮影。作為中國城市化的弄潮兒和受益者,今天,路橋仍在探索,如何將城市化與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機結合起來。
2010年,路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達到中等富裕程度。從國際經驗看,人均GDP1萬美元階段,是區域經濟發展之坎,具有加速發展和停滯不前的雙重趨勢。一方面,城市化發展進一步加速,創新驅動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城市經濟占據核心。另一方面,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經濟方式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出現經濟停滯徘徊。路橋經濟密度高,地域面積少,如何避開中等富裕陷阱,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是擺在區委區政府面前的戰略性課題。
從路橋自身實際看,城市化戰略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城市是科技人才和金融資本的聚集地,便利的金融、暢通的信息、發達的科技都依賴城市平臺發展。沒有城市化的推進,以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就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城市化是梧桐樹,服務業是金鳳凰。只有把城市建設好,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經濟才能形成,城市核心區的高端商貿業才能繁榮。同時,路橋地少人多,只有圍繞城市、依托城市,進行集約化農業生產,發展具有休閑娛樂、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的現代都市型農業,才能加快城鄉一體發展,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因此,新時期路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牢牢把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主攻方向,堅持城市引領的戰略途徑,促使全區40多萬人所需的生活要素、生產要素達到最合理配置、最優化組合、最有效利用,集中精力“退二進三”、“優二興三”,提升“三二一”產業結構。
具體地說,要做好四篇大文章。
做大三產,突出城市化引導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
把現代服務業發展與拉開新一輪城市建設框架結合起來,以城市空間拓展和調整為切入點,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優化城市功能,發展壯大城市經濟,實現城市化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互促共進。一要推進城市化與市場搬遷整合相銜接。切實推動中國日用品商城、浙東南副食品市場等項目向西市場園區搬遷,特種設備市場、機械設備市場向東市場園區搬遷。在市場搬遷整合中,加強政府引導,重點發展以地方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生產資料市場,在更高層面、更深程度上推進路橋專業市場與臺州特色產業的緊密鏈接。二要推進城市化與城市產業轉型相銜接。在加快城區企業和市場搬遷過程中,實施“騰籠換鳥”,把核心城區的用地空間置換出來,積極引進現代購物中心、大型超市和精品百貨商場,推進臺州世貿購物中心、新城商業街區的重點項目建設,發展現代零售業。加快金融集聚區建設,鼓勵臺州銀行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發展現代金融業。加快企業總部大廈建設,吸引本地及周邊企業總部進入,帶動信息、科技、商務等服務業的發展,以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提升城市經濟結構。三要推進城市化與城市功能轉換相銜接。全力以赴推進柵嶺汪排澇調蓄工程建設,集聚高端資源要素,傾力打造環湖生態經濟圈,形成高檔次的優質居住區、高層次的精品商務區、高品位的休閑觀光區和高集聚的總部經濟區,使之成為路橋產業發展的新空間、轉型升級的新天地、城市功能的拓展區。
做強二產,突出城市化支撐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城市是工業賴以發展的基礎和載體,強化城市對工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支撐功能,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主攻沿海開發,以空間布局優化推動工業轉型升級。76平方公里的沿海產業帶是路橋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集中大投入,緊盯大項目,培植大產業,搶抓大配套,通過資源配置向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集中,重點培育汽車、金屬資源再生、石化等現代產業集群,推進路橋制造業東移提升。尤其是濱海金屬資源再生產業基地建設,引導企業集聚開發,強化資源集約利用,推進污染集中處理,發展金屬資源下游精深加工產業,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發揮城市功能,以產業鏈一體化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在加快吉利、吉奧汽車生產基地建設的同時,注重它與主城區方林汽車城、二手車市場和臺州汽配市場的互動發展,延長汽車產業鏈,打造臺州汽車制造中心、銷售中心與后市場服務中心。發揮臺州國際塑料城和中國塑交會的品牌效應,以區域品牌吸引外商到路橋投資采購,發展壯大臺州塑模產業。加快臺州市物流園區和西市場園區建設,推動物流中心與市場園區、現代工業協同發展,以大交通提升大物流,帶動大商貿,服務大工業,形成高效一體的產業鏈,確立工貿互動的新優勢。強化政府引導,以科技創新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依托科技創新孵化基地,加快行業共享的技術研發平臺和公共檢測平臺建設;加大財政扶持力度,鼓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扶持各類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發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城市為平臺、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堅持“以畝產論英雄”,在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和畝均排放上,加大考核力度。堅持“招商選資”嚴把三關:一審是否符合節約集約用地標準,二審是否屬于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三審項目科技含量。
做精一產,突出城市化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心在農村,突破口在城市,推動力在城市化。只有推動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轉移,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科技服務向農村覆蓋,才能為現代化農業生產創造條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主抓手,加快農村土地集中連片流轉,完善現代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優質水果、蔬菜瓜果、水產養殖等主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立足現代城市的消費需求,加強農業安全和農產品質量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同時,加大品牌農產品的培育力度,重點打響桐嶼枇杷、螺洋楊梅、蓬街甜瓜、金清海產品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強農產品的品牌經濟。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引導農家樂、漁家樂等生態休閑型觀光農業發展,促進農業由單一生產型向生產、生活和生態型多功能轉變,培育滿足現代城市消費需要的特色產品。大力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依托城市平臺,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力度,推廣農業新技術和新產品,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積極引導城市資本投資發展現代農業,改善農村融資環境,擴大社會化服務,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公共服務支撐。
優化環境,突出城市化保障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城市化是一個持續創造、改造和完善環境的過程。堅持主城區企業、市場的布局調整與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相結合,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做好服務配套,優化人居環境,保障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三片共進”塑造城市嶄新形象。經過深入調研,區委區政府明確三大重點建設區塊。加快推進舊城改造二期工程和“城中村”改造,提升老城區的建筑形態。加快新城開發建設。目前新城世紀廣場周邊核心區塊基本建成,世紀大廈等一批高樓林立;新行政文化中心片區的圖書館、公安大樓等項目相繼完工;廣電技術信息服務大樓、臺州世界貿易中心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不斷豐滿城市形象。加快建設臺州綠心柵嶺汪區塊。為高起點建設好綠心區塊,我們首次進行城市概念性規劃國際招標并動工建設白石關交通隧道和人工湖泄洪隧洞。目前,整個工程已進入良性軌道。“六化并舉”營造良好城市環境。加快主街道和背街小巷的綜合整治,拆除街景不規范廣告,完成主要商業街南官大道的街景立面改造,啟動富士路立面改造,推進城市美化。把重點區塊、城市入城口和標志性建筑作為重點,實施城市亮化工程。集中力量推進城區環衛一體化改革,安排城區環衛保潔資金4700多萬元,推行市場化保潔、網格化管理和“一把掃帚掃全城”,加大城市道路、背街小巷和衛生死角的清掃力度,引導群眾參與衛生城市創建,確保城市潔化。加快城區道路的改造,組織開展交通秩序管理、“四小車”整治等專項行動,暢化城市交通。集中力量推進城市增綠工程,建成中央山公園一期工程,城區新增綠化面積26.15萬平方米,綠化率進一步提高。“七項改革”理順城市發展機制。為理順城市發展機制,區委區政府出臺并實施城市建設“七項改革”,村集體留地開發公開拍賣;建筑方案設計公開招標;新建住宅小區人車分流;城市代征公共綠地統一建設管理;新建建筑從嚴批后監管;重點區域亮化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施工、驗收;臨時建筑從嚴審批。“鐵腕整治”,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鐵的決心、鐵的方式和鐵的紀律,堅決取締“小冶煉”、固廢露天焚燒、非法電鍍和非法酸洗等性質惡劣的環境違法行為,扎實推進環保、安全生產、社會治安、道路安全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六大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路橋環境和社會安全。同時,啟動建設峰江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和城市綠軸中心公園,著手重點區域土壤整治修復,徹底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