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一個山村呆了三天,寫了一篇三千字的駐村報告,讀來令人深思。
村情吃得透。這個武鄉縣蟠龍鎮磚壁村,多少戶多少人,人均面積人均耕地,收成咋樣,人均年收入多少,都清楚了。村里說,全村人年均收入2600元,袁書記實地一看,此話不差。
這人月均200元的收入,肯定是落后的。放到城里,一天連一碗燴面都吃不上。從單位家庭來說,這點“財政收入”顯然不是一般的捉襟見肘,而是十分的難于啟齒,快到了揭不開鍋的境地。就在農村,如果再哺育倆孩子,這點收入怎么支出?
規劃合實際。搞特色農業;完善紅色旅游建設;配套措施跟得上。招招見實,一點都不虛。種核桃、種杏桃梨,多少畝多少畝,清清楚楚。幾年之后,人均收入肯定是立竿見影的,鼓舞人心。
袁書記短短三天調研,感受頗豐。他認為:第 一,實現農民收入翻番是“十二五”縣鄉工作的重中之重。說到底,再造一個新山西最關鍵的是農民收入翻番,農民收入不翻番,談不上整個經濟翻番,更不可能實 現轉型跨越發展。第二,山西是欠發達省份,但更大的差距在農村。按全省28055個行政村統計,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6063個,占 21.6%;增收任務何其繁重!第三,做不好“三農”的文章,農民增收的問題解決不好,即使工業化、城市化上去了,最終也難以做到強省、強市、強縣和富民 的統一,難以做到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袁書記的宏偉藍圖在于:全省鄉鎮書記1190 余人,鄉鎮長1060余人,縣級黨政班子成員1700余人,市級黨政班子近200人,市縣正縣級領導干部1800余人,加上省級黨政班子成員、省直廳局 長,總共6000余人。如果這6000多名領導干部每個人包一個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左右的村子,實地指導幫助那里的農民開辟新的生產門路,扎扎實實 干上幾年,實現收入翻番,加快整個農村農民致富步伐,這也稱得上一項造福于民的大事業、大功德。
這是一個烏托邦么?肯定不是。6000名公務 員里的“精英分子”,腳踏實地,首先寫出一篇求真務實的駐村報告,然后再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拿出瘦掉幾斤肉的刻苦精神,不愁一個村子不富,不愁致富的種 子不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到這里,筆者突然想到,依照所有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水平,單單看看他的衣食住行、看看他的父母兄弟是否“一人得道雞犬升 天”,就足以判斷出這個公務員是不是“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這種基本常識是組織部門必備的功課。可惜的是,在許多地方,沒有人愿意認真這樣備課。
天底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村情更是不同。袁 書記的報告跟當年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樣,立足實際,永遠都是經典。對照當下,玩花拳繡腿的官樣文章太多了,復制粘貼,讀來還不如當年的八股 文,惡心至極。是不會寫么?不,是作者根本沒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思考,根本沒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這樣的人有各種理由把自己放在“滿意”的秤砣上樂哉悠 哉,但在各種場合臉不變色心不甜的怡然自得。
最先開始的一個愿望就是,希望袁書記以外的約略六千余領導干部都能寫出求真務實的駐村報告,并讓六千余鄉村因此謀得共產黨稱心如意的幸福來。因為,毛澤東他老人家早就說過,中國的問題其實就是農民的問題,農民解放了幸福了,國家就幸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