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新京報記者從接近央行人士及相關合作機構人士處獲悉,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已確認出任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
去年10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前所長姚前赴任中證登總經理后,該研究所所長職位一直空缺。
穆長春近期多次代表央行數字貨幣發聲。在8月10日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穆長春表示,從2014年到現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就已經是996了,做相關系統開發。他還稱,“央行數字貨幣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
時隔不到一個月,穆長春在“得到App”上開設了《科技金融前沿:Libra與數字貨幣展望》課程。該課程主要分為6部分,《Libra:比比特幣更接近支付工具的數字貨幣》、《Libra如何應對數字貨幣的幣值穩定挑戰》、《Libra能成為強勢貨幣嗎》、《Libra能突破數字貨幣的通行風險嗎》、《DCEP:中國自己的數字貨幣》以及《DCEP的設計和發行邏輯有何創新》。
穆長春在發刊詞中稱,之所以推出這個課程,是因為今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了Libra幣,“我們今天為什么這么關注Libra,是因為它的能量足夠巨大,能夠攪動整個國際貨幣體系。”穆長春稱,一開始的比特幣、以太幣,到最近像摩根、高盛這樣傳統的大機構也開始布局自己的數字貨幣了。但是,沒有哪一種數字貨幣像Libra這樣,能夠引起整個貨幣和金融世界的緊張。
“做這個課程的時候是2019年的8月,離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也不是很遠了。”穆長春還透露,我們這個數字貨幣的項目叫作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它的設計邏輯很多地方跟Libra很相似,但不是模仿Libra。
央行的數字貨幣是什么樣子?穆長春介紹,它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不需要賬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就像用紙鈔進行支付的時候,也是不需要賬戶的。也不像我們現在用微信、支付寶,都要綁定一張銀行卡,但DCEP不需要。DCEP能像紙鈔一樣流通。不同點在于,央行的數字貨幣屬于法幣,跟現金一樣,央行的數字貨幣也具有無限法償性,就是不能拒絕接受D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