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深圳、上海接連被賦予新使命,為什么會選擇深圳和上海?這兩座城市又將有怎樣的未來?來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的分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過去40年的改革,深圳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它始終堅持體制創新不動搖。因此,今年成為了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活力最足的城市。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選深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面對未來40年,深圳作為新特區它能不能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
臨港新片區的核心詞就是自由化和便利化,它的重點是在自由化方面,也就是無論貿易投資還是資金、運輸、人員往來的自由化。那么這個自由化,很大程度就是下一步臨港新片區的建設,它的核心,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真正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這種市場環境,和能夠真正是高標準的負面清單管理和準國民待遇的投資環境,以及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營商環境的效率和便利化,也包括它的法治環境和創新環境。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它是要打造一個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
其實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背景,就是上海背后有著長江經濟帶、有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支撐。而深圳的背后實際上是有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從這個角度來講,就這兩個城市都有著一些共同的使命。比如說這兩個城市都在競爭,要構建世界一流的城市群,那么構建世界一流的城市群,過去40年以及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一個城市群要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它必須要開放合作和開放競爭,才能夠發展的更好。
因此,這個“雙城記”實際上是一場競爭和競賽,也就是長三角地區的區域一體化龍頭上海和粵港澳地區的中心城市深圳,他們誰會真正率先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和首要城市,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它是一個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