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不要一天到晚唱衰制造業
時間:2011-06-13 09:36:23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片面強調金融等高端服務產業的高收益,相比之下好像實業掙錢少,結果很多企業轉型變成了轉產。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很多發達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現在都在想方設法怎么回歸實業。可是在國內,由于過去片面強調金融等高端服務產業的高收益,相比之下好像實業掙錢少,很多人因此鼓吹要轉型,結果很多企業轉型變成了轉產。
在我看來,轉型是轉變生產方式,改變生產機制,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效率,改變我們的儲蓄消費結構等,而不是現在很多企業說的要轉產,放棄傳統制造業,去搞高新科技、高端服務業。因為我們還處在發展的早期,我們的基礎非常薄弱。而且我們這么多的農民、農民工,70%的勞動力是沒受過高等教育的。
制造業為全球提供了約30億個就業崗位。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制造業發展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優勢。日前,有外國人在廣東東莞做了調研,問企業是否選擇離開中國。但大部分回答是“NO”。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勞動力工資沒有漲得那么可怕。其次,比起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國有技術人才的優勢、有供應鏈的優勢、有產業集群的優勢、有基礎設施的優勢。因此,中國的制造業、傳統產業還有大的發展前途。
如何鼓勵民營資本回歸實業,包括回歸一般制造業、傳統制造業?
第一,學者和媒體不要一天到晚唱衰制造業,而是要營造好的輿論環境和條件,鼓勵資本回到實業。
第二,國內投資機會多了,我們都在追逐,而我們每年掙那么多外匯,又吸引了這么多外資,我們是不是可以鼓勵一些私人的對外投資?目前有些制度障礙,包括用外匯的制度,包括一些民營企業還得通過各種審批等,阻礙了大家對外投資。
第三,要增加新的投資機會,得抓緊建立制度,改革制度和建立機制,比如說像股權投資基金這樣的投資基金。現在個人能投資的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債券,大概就這么幾個去處,弄得理財跟存款沒什么差別。如果有更多的基金,包括QDII、證券式的投資基金、PE產業式的投資基金,這樣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