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暨陸家嘴科創沙龍”于7月21日在上海舉行。東北財經大學中國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原副院長、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周天勇出席并演講。
周天勇強調,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就在于5.6億農村常住人口和2.4億左右的城鎮非戶籍人口,“要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遏制生產過剩以及經濟衰退”。“不提高這部分居民的收入,不大力度進行提高居民收入的有關改革,一切短期措施和政策都是無用功,都扭轉不了經濟繼續下行的趨勢”。
以下為演講實錄:
周天勇:海關出口數據,1-2月份增長下得很厲害,后來到5月份以后上漲。6月份的出口是增長了6.1%。出口略好預期。整個經濟增長,從2014年的速度下來,二季度最低到6.2%,是在一條下降的曲線上。
2006年,出口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時候快到36%,后來下降,去年大概降到18%?,F在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不愿意要中國那么多的商品,一些后發的發展中國家又在發達國家市場上擠占中國的出口,中國現在遇到兩方面的擠壓。
怎么辦?必須需要國內的消費需求支撐起來。但是,消費和收入是有關系的,特別是居民的消費。如果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增長不理想,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就會不足。所以,我們談消費一定要談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
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94元,城鎮居民為21342元,農村居民為7778元,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為13565元。2017年城鎮居民收入消費率大概67%,現在變成63.56%了。農村居民的消費6310元,收入消費率為82%。
從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來看,上半年GDP總量45萬億,居民總收入占GDP比例為47.48%,一般我們這樣的發展水平的國家,居民收入要占到GDP的60%-65%,偏離標準值12-17個百分點。說明GDP要么就是鐵路,要么就是公路,要么就是機械設備,但是居民消費比較少。
從GDP分配角度看,中居民分得比較少。居民消費占32.07%,國際上一般50-55%,偏離18-23%個百分點。韓國就算資本積累比較高的國家,但還是比我們高10多個點。工業品是啥東西,現在就是街道的路燈、馬路這類的東西。
上半年我們工業產能利用率76.15%,過剩規模大概56370萬元。
特別有意思的是,上半年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是2209元,但是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是217元,城鎮居民是農村居民的10倍多,前兩年大概是12倍,這兩年稍微有點縮小。城鎮居民的上半年收入消費率是63%,2017年是67%,說明城鎮居民的收入在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消費2017年是82%,2018年變成83%了,今年又降低到了81.13%,說明2019年農民收入增長。
再分析一下三分法的城鄉居民收入,統計局只看到城鎮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實際上有一部分是中間層,大概2.4億人左右的非戶籍城鎮人口。
城鎮戶籍人口按照我們現在的戶籍率算的話是6.02億,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半年是21342元,城鎮居民的總收入為141042萬元。
城鎮非戶籍居民2.38億人,乘上他們的可支配收入12402元,他們總的收入29518萬元。
農村常住居民5.6億人,乘上他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他們的總收入只有43556萬億。
大概43%的戶籍居民上半年收入了14萬億,但是非戶籍居民2.38億加上5.6,將近8億,整個總收入才7.3萬億元左右。
城鎮戶籍居民,與城鎮非戶籍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可從三分法的居民消費估計,城鎮戶籍居民收入乘上他們的消費率,上半年支出了88621萬元;而2.38億城鎮非戶籍居民加5.6億農村常住居民的收入乘以消費率,8億人口消費才支出了56000萬元。
2018年從收入的5等份人群看,,高收入20%的收入有19萬億。20%的中高收入人群收入為10萬億元,中等收入20%人口則不到6萬億元,而40%的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總共5.6億人口,其總收入不到5.8萬億元。
究竟怎么辦?現在投資的消費轉化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4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20%左右。上半年工業領域因過剩而投資空間有限,只增長了2.9%。
地方政府債風險,地方借債規范化后,地方投資能力下降;房地產投資走勢又有不確定性,民營投資缺乏,境外對中國投資不確定,出口也有它的難點和不確定性,剩下就是人口。而人口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收縮和老齡化,受長期對消費增長的壓力。它可能導致過剩常態化,使經濟增長長期下行。
支撐我們增長的機會就在提高8億人口的收入水平上(5.6億農村常住人口和2.4億左右的城鎮非戶籍人口),要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遏制生產過剩以及經濟衰退。不提高這部分居民的收入,不大力度進行提高居民收入的有關改革,一切短期措施和政策都是無用功,都扭轉不了經濟繼續下行的趨勢。
關鍵就是出口不了那么多了,后發的發展中國家又在爭奪國際上的出口市場,自己的消費需求再頂不上不去的話,經濟也就無法支撐住了。關鍵就是這8億人的收入能不能提高。
那么,怎么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提高農村居民和城鎮非戶籍居民的收入和擴大消費的關鍵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鄉人口要素等互動融合。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建成區從農村集體中轉移了8500畝土地,地方政府1998年土地有償使用和招拍掛以來,出讓金收入到去年為止累積收了43萬億元,給了農民多少?我估計3萬億元都沒有。因為農村的耕地幾萬塊錢拿來,而去年土地拍賣的平均價格大概270萬一畝。
城鎮住宅商品化和市場化改革后,許多城鎮居民程度不同地積累了不動產財富,而農民有自己的耕地林地住宅地不能交易、不能資本化投入經營,幾乎沒有價值意義上的財富。
政府也沒向農村居民提供基礎設施,我到農村去調研,農民說我沒法建廁所,為什么不建?沒有窨井和排污管道,我們建個廁所,地方政府以違建拆了。
我認為,已經到了將土地收入留給農民一部分的時候了,建設統一和平等的城鄉競爭性的土地市場。要給農民財產性收入,有恒產有恒心,城鄉間一系列資本、勞動力等要素要雙向流動,這都是中央文件和中央領導講的。
耕地林地可以交易形成家庭農場和林場,廢除建設用地指標、耕地紅線。短缺導致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又導致耕地、建設用地和糧食更加短缺。我覺得如果不把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建設用地指標、耕地紅線這些廢除掉,中國農村、農業、農民,以及房地產等一天都不得安寧。
應當發展一戶建、雙拼、聯排、多層等新型農村和城郊社區。政府盯著那點建設用地,拆了農民的院子,讓農民上高樓?,F在中國已經成了高層住宅瘋狂建設的國家。到韓國、日本,人家都是庭院,許多別墅,我們這兒好像跟別墅有深仇大恨一樣,一看到別墅就害怕,就要拆。人家農民富裕起來就是農家院,就是別墅,我們不讓建別墅,把低院拆了,騰出土地建設用地指標,拿過來給房地產商,土地賣得太貴,最后開發商說太貴了,地方政府不斷地向高調規,原來20層,蓋22層,不斷上升,最后全國全是幾十層的高層住宅了。這里沒有微商業,微就業,微創業,微社區,最后成為普遍的高層貧民窟。
城市戶籍全面放開,提供公平的教育等公共服務,提供廉租房。城市資金可以下鄉,城市人可以到農村買宅基地。農村人口有的到深圳工作十年、二十年,自己房子都塌了不能賣。這不是市場經濟。
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讓農民富裕起來,讓他們有收入??偟木褪且黾?億人口的收入增強他們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購買工業品,緩解甚至消除生產過剩。應當鼓勵城鄉就業、創業,這兒還有一個詞叫“置業”,城里人就能“置業”,農村那么大個院落自己不讓“置業”?現在需要在集體所有不變的前提下,讓農民有土地使用財產權,能夠交易、出租、入股、抵押、繼承和建設,土地從生活和生產資料變成有價值的資產,我們應當上他們從無產者,現在要變成有土地資產的有產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農民是無產者,這是不對的。
推進土地改革,放開搞活,讓中低收入者富裕起來,購買工業品,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我們一定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