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能,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中國城鎮產業投 資聯盟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富達爾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曾在政府機關、銀行、投 資公司、房地產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等多個領域工作,具有“官、產、學、研”的完整經歷。
跨界轉型城市頂層設計
“變來變去,不叫創新;沒有方向,不叫進步;只破不立,不叫發展。”對于從事二十多年城市規劃工作的劉世能來說,發展是21世紀最被中國人崇拜的詞語之一,站在城市的中心點上,各個城市關于發展的夢想便撲面而來。
在中國,每個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如鳥巢或方糖的奇怪建筑、擠滿全球化人類的麥當勞、香奈爾與海爾電器一起擺放的玻璃櫥窗……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化面貌里,人們被創新、虛榮、財富、夢想裹挾著,浮沉其中。
“一個有著最偉大城市設計遺產的國家,正在有系統地否定自己的過去”,美國學者曾投書新華社的話語,讓劉世能認同,也讓他反省、深思。急功近利的發展公式,正逐步讓中國的城市變得千篇一律,失去味道。
因此,曾在政府機關、銀行、投 資公司、房地產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等領域工作多年的劉世能,二十年前便開始轉型成立富爾達咨詢機構,專注城鎮與產業發展規劃的研究和咨詢,并在新城規劃、舊城改造、產業規劃、城鎮建設策劃、城市品牌營銷等方面建樹頗多。
自1999年開始,劉世能團隊開始面向各地方政府、城市運營商及相關企業、投 資商,為他們提供城市發展規劃、產業規劃及相關項目規劃、策劃等服務。二十年來,富爾達服務客戶已達六百余家,操盤國內外項目五百余個,成效顯著。
具體規劃方面,富爾達三年跟蹤服務北京奧運功能區,承擔一系列研究與規劃工作,成為全球首家成功指導奧運功能區產業發展的規劃機構;十年跟蹤服務北京石景山區,首創“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概念,推動石景山從重工業區向現代服務業城區的華麗轉身;參與中國與柬埔寨合作項目——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產業規劃、建設方案策劃,成功策劃指導海外產業新城規劃建設;以及為北京大柵欄、西安解放路等商業街區改造策劃,為北京、天津、河北、廣東、安徽、海南、貴州等地產業園區、特色小鎮提供相關規劃、策劃服務。
整合資源優化商業模式
“官、產、學、研”的完整經歷,讓劉世能對市場化運作機制及政府、企業戰略思維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和了解,最重要的是,跨界的工作經歷及思維理念,更利于他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統籌全局。
在劉世能看來,城市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兼具的復合生態系統,主要由產業體系、空間體系、生態體系、文化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體系、交通及人口設置體系等幾大細分體系構成。因此,在做城市整體規劃之前,要先了解城市的發展現狀、發展方向及戰略定位,在此基礎上,做好產業發展規劃、空間發展規劃,以及具體專項規劃、定量規劃和城市后期規劃。這樣有步驟、有條理的規劃,才能保持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具體到城市產業規劃方面,劉世能表示一定要考慮好不同區域的經濟特點,很多地方政府招商缺乏經驗,依靠人脈關系盲目招商,導致產業規劃不到位,失敗率還很高。“因此,地方招商一定要精準,根據區域規劃、產業、經濟及消費潛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產業規劃和針對性招商。”
2016年8月,三部委聯合發文計劃培育一千個特色小鎮,各地特色小鎮建設便開始風起云涌。在劉世能看來,特色小鎮是政府促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戰略部署,無論是其發展前景還是未來潛力,小鎮發展都大勢所趨,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小鎮建設要尊重客觀規律,要因地制宜、尊重市場,如今特色小鎮風潮帶來成千上萬個小鎮建設,可真正按照市場模式、有生命力的小鎮卻少之又少。”劉世能認為,如今市場上兩三年間建成的小鎮太多,但那種小鎮更多是套用概念的偽小鎮,它們沒有做好復合體系建設、商業模式設計、生活方式營造以及跨界資源整合等相關內容,缺乏靈魂、缺乏方案、缺乏抓手和步驟的小鎮,必定無法帶來其理想中的人氣、商氣和財氣。
“如今,中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如社會轉型、政治轉型、經濟轉型、生活方式轉型等。在這樣的時代路口,過去的運作方式已經越發不適應如今的發展形勢”,劉世能表示,環境的改變倒逼著企業去探索、優化商業模式,跨界整合產業資源,模式設計是中國企業的短板,卻也是未來企業發展需要正視和解決的難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