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兩項重要內容之一,是研究和部署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工作。會議指出,到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今明兩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以更大的決心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新增財力著力向教育傾斜。
從國務院最近幾次常務會議著重研究的內容來看,政府對自身功能的定位越來越清晰。允諾公開中央政府的“三公”經費,并督促地方政府公開這些費用;允諾和督促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公開、細化政府的財政預算;研究和部署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工作,等等,這些內容,皆為政府應該做、能夠做和可以做好的事。
以法律的形式規定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其目標樹立有年。法律既定,目標仍然難以達到,需要檢討的似乎是目標定位的問題。然而,這4%的數字,卻也并非拍腦袋拍出來的結果。還在上世紀末,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其世界平均水平大約為4.8%,其中高收入國家為5.7%,中等收入國家為4.9%,低收入國家為4%。正是參考了這些數字,以相對最易實現的目標為標準,相關法律才規定了要在20世紀末,把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到4%的目標?,F在,21世紀的頭10年已經過去,“到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大中城市的幼兒園奇缺,“小升初”難,“中考”擇校問題長期解決不了,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出國讀大學……這一切,都是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緣故。優質教育資源的生成,當然不是用錢堆出來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對教育的投入不足,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根本性原因,“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把錢物集中在少數“櫥窗”上,的確可以修飾出令人眩目的教育發展成果,也確實可以吸引一部分人駐足流連于此,欣慰于“櫥窗”展示的內容。
按GDP的總量,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排位世界第二。按人均收入,中國已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地提升,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和要求都有所變化。絕大多數人,把教育的標準定位于少數“櫥窗”學校,那并非盲目攀比和想入非非,而是生活水準提升后的自然而然地“升華”。這也正像當下中國那些集中了優質資源的大學,把目標定位于世界一流大學,而非定位于“抗大”一樣。教育整體投入不足,多出、快出人才的壓力,是把優質資源用于裝飾少數“櫥窗”的必然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櫥窗”越漂亮,人們的不公平感就會越強烈,教育領域的亂象就會越凸顯。
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比,是衡量國家教育投入的最重要指標。教育在GDP中占比的多寡,國家的綜合實力只是一方面因素,國家的財政支出制度是另一方面的決定性因素。國家綜合實力強,并不意味著教育在GDP的占比一定多?!翱诨輰嵵痢庇诮逃l展,既要有制度保證意愿的“合成”,更要有制度保證意愿的實現?!叭苯涃M難以降下來,教育經費難以升上去,都證實了這一點。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現行制度的一大特色。教育是一件大事,而且還是一件大好事,理應辦好?。?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