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國新辦舉行鄉村治理情況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就相關新聞答記者問。對于如今一些農村仍存在的婚喪陋習、天價彩禮、孝道式微、老無所養等問題,韓俊指出了一條路徑,即“村規民約”,“點名”了三個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即村莊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韓俊認為,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村規民約,再加上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自我約束管理與提升,能夠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農民的“煩心事”,推動形成農村的新風尚。
超過醫藥費 人情禮金成農民“第二大支出”
鄉村要有人情味,而韓俊在發布會上透露,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讓農民正在背上沉重的“人情債”,農業農村部每年都要搞駐村調查,農民現在消費第一支出就是食品,過去看病的支出排在第二位,現在很多農民第二位的支出就是人情禮金。
七八十年代結婚彩禮就一兩百塊錢,九十年代達到一萬元,現在彩禮都是十幾萬甚至更多。事實是,一些地方紅白喜事大操大辦,攀比之風盛行。現在搞脫貧攻堅工作,駐村調查發現確實存在“因婚致貧”的現象,在一些地區,因結婚而致貧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和婚喪大操大辦
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鄉村是不是振興,要看鄉風好不好。我國農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從1995年農村常住人口達到8.6億人峰值,到2018年農村常住人口只有5.6億人,20多年來減少了3億人,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過程中,傳統的價值觀念不斷遭到沖擊解構,農村在鄉村文明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問題,不養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則、不睦鄰里等有悖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還不少。這些問題農民群眾反映非常強烈,但是礙于面子,感覺改變現狀又很困難,迫切希望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治理這些問題。
韓俊表示,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必須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要旗幟鮮明反對鋪張浪費,要旗幟鮮明反對婚喪大操大辦,旗幟鮮明反對有悖家庭倫理和社會公德的現象。此前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即分別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核心價值觀、實施鄉村文明培育行動、發揮道德模范的引領作用、加強農村文化的引領等四個方面,對相關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用村規民約與鄉村自治解決突出問題
在鄉村文明建設方面,現行的一些做法存在著制度的權威性不夠、約束力不強、效率較低、失靈頻繁等問題,韓俊坦承,有的甚至是農民群眾講的“隔山打牛”,效果不好。
那是不是對天價彩禮、大操大辦就束手無策呢?農辦在昨天的發布會上給出了明確的“藥方”。從各地實踐看,做好鄉村文明建設工作需要宣傳引導,需要倡導實踐養成,需要完善制度保障,也需要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能夠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事、寓教于行。
約束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的行為,不是發幾個政府文件或者開幾個會就能夠解決的,而要有“符合農村特點的方式和方法”。 韓俊介紹,一些地方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村規民約,把一些約束性強的措施寫入村規民約。有些地方建立了村莊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這都是一些群眾性的自治組織。通過以上措施,比較好地解決了突出問題。《指導意見》也提出要推廣農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方面的好做法,推動形成農村的新風尚。而要真正發揮好文化的引領作用,韓俊表示,當下也特別需要引導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員、企業家、文化志愿者投身鄉村的文化建設,形成一股新的農村文化建設力量。
實際上,關于鄉村治理,近年來各地也確實涌現出了一批好做法、好經驗,有效解決了當地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注意到,此前農業農村部剛剛公布了全國20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通過典型經驗的梳理與發布,來為各地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