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通州宋莊小堡文化新村為例,分析了京郊新農村規劃必須考慮的幾個問題,以及新農村規劃的主要內容。指出京郊新農村規劃必須考慮京郊新農村優越的區位條件、京郊農村產業發展的一般趨勢以及具體村落的具體區位條件。指出新農村規劃必須是產業規劃和建設規劃的有機結合,兩者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序 言
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新一輪總體規劃的修編,2006年新年伊始,在中央一號文——《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推動下,北京市的規劃重點逐步轉移到新農村規劃中來。在北京市規委和農委的推動下,北京市掀起了新農村規劃熱。但是,究竟如何規劃新農村,不同學科的學者,關注的側重點就有所不同。形體規劃(建筑學)的學者重視村莊的建設規劃,經濟學與人文地理
學學者重視村莊的產業經濟發展。但究竟如何規劃京郊新農村,本文嘗試以北京第一批新農村試點村——通州區宋莊鎮小堡文化新村為解剖對象,探討京郊新農村規劃的思路與方法問題。
京郊新農村規劃必須考慮的幾個問題
第一、北京郊區農村優越的宏觀區位條件。
北京郊區新農村規劃不同于全國一般地區的新農村,具有特殊的區位條件。北京郊區農村,具有良好的科技支持和強大的區域市場優勢。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北京是國內高校最多的城市,擁有包括北大、清華等百年名校在內的60余高校和眾多的研究生培養單位,擁有全國最多的兩院院士、大型科研項目和專利申請數量。其中,還包括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等農業方面的專業院校和科研單位。目前,北京市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1500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1.5萬元。強大的區域市場優勢和強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持,是京郊新農村實施跨越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優越條件。京郊新農村規劃必須充分重視這兩方面條件,也是做好新農村規劃的必須考慮的基本環節。
第二、必須充分考慮京郊農村產業發展的一般趨勢。
首先是鄉村工業化的態勢。我國鄉村工業化經歷了曲折的歷程。1958年,大躍進提出人民公社必須大辦工業。在此期間,國家大力發展小型煉鐵、小礦山、小煤窯、小農機修造、小水泥等企業。1960年,中央作出決定,要求人民公社和大隊若干年內,一般不辦企業。1970年,北方地區農業會議,提出在農村利用本地資源,興辦小化肥廠、小機械廠、小水泥廠等小企業,為農業生產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為大工業服務。1984年,中發(1984)4號文件又有了新的鄉村工業發展政策:第一,將社隊企業改名為鄉鎮企業,由原來的二個輪子(社辦、隊辦)改變為四個輪子(鄉辦、村辦、聯戶辦、戶辦)同時發展;由主要是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改變為六大產業(農、工、商、建、運、服)同時并進。第二,突破“三就地”(就地取材、就地生產和就地銷售),廣泛進行外引內聯,拓寬市場。從而引發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局面。1989年起,國家壓縮基建,對鄉鎮企業采取“調整、整頓、改造、提高”的方針。1994年,建設部在啟動鄉村城市化試點,逐步實施“三集中” 工程。1990年代,又掀起了開發區熱,此后,鄉、鎮、村工業區發展起來。在北京,還興起了獨特的村辦“工業大院”。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在這種背景下,北京市撤銷442個開發區,開發區的數量已由470個減少到28個。從我國的鄉村工業化歷程可以看出,國家在發展農村工業(增加農民收入)與土地以及資源集約利用進行不斷調整。鄉村工業化的確能夠帶來農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但同時也帶來了土地與資源浪費等嚴重問題。從我國農村城市化歷程的經驗教訓中,我們可初步判斷京郊新一輪的新農村建設,工業化不是一個合理的選項。未來的鄉村工業發展態勢應該是:嚴格限制鄉村工業用地的擴張,走更新調整集約化發展的道路,以及工農協調發展的道路。
其次是京郊農業發展的態勢。都市農業20世紀60年代興起于發達國家。荷蘭、法國、日本都是都市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我國上海1994年提出建立“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都市型農業”的構想。
自1995年起,北京市也相繼建成了朝陽“朝來農藝園”、“錦繡大地”等高科技都市農業項目。筆者認為,北京市的高科技農業與都市農業已初見端倪,未來都市農業、高科技農業以及休閑農業,將是國家以及北京市重點支持的發展方向。
此外,都市休閑旅游、文化旅游也必將京郊農村的重點發展方向。
第三、必須充分考慮京郊具體村落具體區位條件。
2004年北京市共有行政村3985個。平原區7442個農居點,面積692平方公里;山區5494個農居點,面積193平方公里。從宏觀上看,北京農村居民點平均規模小,布局分散,自然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400戶以下的占總數的72.3%,100-200戶占26%,小于100戶的占13.5%。遠郊村莊平均人口834人。人口最少的行政村是平谷區熊兒寨鄉的東長峪村,共有10戶,17人。零散居民點12936個,小于50畝的農居點7513個,占總數的59%。近郊農民人均收入9311元,比平原地區高出2634元,比山區高出3745元。全市人均勞動所得10000元以上的村有252個,3000元以下的村有46個。有2395個農村居民點受到地質災害與水土流失影響;2009個農村居民點在水環境與水資源保護區內;90個農村居民點在洪澇調蓄地區;641個農村居民點在北京市基礎設施防護區內。不同區位條件的村落,其發展方向不同。位于地質災害區的村落,首要是考慮搬遷問題;位于近郊或鎮區范圍內的村莊,應充分考慮城市化問題。
京郊新農村規劃的主要內容分析
北京從事新農村村莊規劃的編制人員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具有建筑學背景的人員;第二、具有經濟學或人文地理學背景的人員。具有建筑學背景人員編制的新農村規劃,側重于村莊的形態規劃,其基本文本基本結構為“村莊現狀-村莊用地規劃-村莊近期建設規劃”三段式,并且,其表達方式主要以規劃圖件為主。具有經濟學和人文地理學背景人員編制的新農村規劃,側重于產業經濟方面,其文本基本結構為“村莊資源—村莊產業規劃—近期項目規劃”三段式,并且,其表達方式主要以文本為主。筆者認為,“村莊現狀-村莊用地-村莊近期建設”與“村莊資源—村莊產業—近期項目”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村莊產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村莊空間形態。因此,在新農村規劃時,這兩者都要重視,構成新農村規劃的內容。其中產業規劃深刻影響村莊未來的發展方向,村莊用地與建設規劃將深刻影響村莊的形態結構以及村莊的整體面貌。
案例—通州宋莊小堡文化新村村莊規劃
新農村規劃沒有規范與標準,為了與國內同行探討問題,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現把2005年北京市新農村試點項目—通州宋莊小堡文化新村村莊規劃,簡要說明如下:
小堡村概況
小堡村地處北京市通州區的宋莊鎮,村域用地面積約為3.37平方公里。小堡村現有人口6446人。外來人口約4700人,其中藝術家約200多人。自1994年后,村內逐步匯集了一些知名藝術家,是小堡村享譽中外的主要原因。村內有一由“工業大院”發展而來的佰富苑工業區。截止到2004年底,佰富苑工業區已建成2.23平方公里,共引進企業122家,總產值2億元,產業包括輕紡、機械、儀表、建筑、裝潢、印刷、裝訂、制冷和文化藝術等十幾種類型行業。
規劃技術路線
本次規劃全面導入三大理念:
(1)導入戰略管理的思想。
深入分析村莊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分析村莊的相關競爭與合作者,對村莊進行合理定位與規劃。
(2)導入產業群(industry clusters)的觀念。
深入分析文化產業相關產業鏈,從產業群的角度認識文化產業,充分發揮文化的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
(3)導入原生生態、有機更新的觀念。
原生鄉土環境,以及“農家小院”是藝術家集聚于村莊的基本條件,導入原生生態以及有機更新的觀念,是實現村莊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小堡村文化產業發展階段分析
1、自發發展階段(1994-2003年)
1994年,畫家方力鈞、劉煒、楊少斌、張惠平、王音和批評家栗憲庭等人相約來到宋莊,播下了當代文化藝術的種子。1995年圓明園畫家村被解散,促成了一批以圓明園藝術家為主力成員的集體大遷移。圓明園主力畫家落戶宋莊,逐步塑造了當代藝術的“中國·宋莊”品牌。
2、文化產業大發展階段(2004至今)
村內的佰富苑工業園區,前身是1998年小堡村工業大院。工業大院建立后,經歷了工業迅猛發展階段,2003年佰富苑工業園區晉升為北京市重點扶持的65家工業園區。2003年國家清理整頓各類“工業園區”,佰富苑工業園區于2004年被北京市列為清理的對象。此后,佰富苑工業區發展逐步趨緩。
但是與此同時,在宋莊鎮政府的引導下,處于弱勢的文化產業卻漸漸發展、壯大。2004年初,宋莊政府文化造鎮工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編制了宋莊文化造鎮實施綱要;2005年9月,宋莊鎮成立了宋莊藝術促進會;2005年10月22日-26日,宋莊鎮政府舉辦了首屆“中國·宋莊文化藝術節”;2006年1月,宋莊鎮成立宋莊文化產業發展服務中心;2006年3月,宋莊鎮成立北京宋莊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
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支持以及對當代藝術的默認,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當代藝術的“中國·宋莊”品牌逐步確立,宋莊的文化產業自2004年起迎來了“大發展”的良好前景。目前,宋莊鎮藝術家作品年成交額在2.5億元左右。
因此,可以說小堡模式是北京“工業大院”發展轉型的典范。
文化產業群分析
1、文化產業構成
目前村內文化產業相關的企業有28家,包括家具設計、畫廊及畫材銷售、服裝設計、印刷和教育五大類。根據調查得到各類所占比重,分析如下:
(1)家具設計類占36%。包括像元亨利硬木家具設計公司這樣的已經享譽國內外的名牌產品企業;還有很多高盈利的企業,如長立木業公司等。
(2)畫廊及畫材銷售類占28.6%。畫廊提供給藝術家展示自我,與同行交流的機會。同時,畫廊又吸引了大批愛好當代藝術的消費群體。畫廊是藝術家思想交流,作品交易場所。畫材銷售是文化產業后端流通環節,畫框制作是文化產業的前端加工環節。
(3)服裝設計類占18%。同家具設計一樣,會有一些藝術家直接參與到設計中,形成設計、制作、銷售的一條龍生產線,并且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名牌產業。如圓領部落服飾有限責任公司就在宋莊乃至京城都具有一定知名度。
(4)印刷類占14%。這些企業同樣是為文化藝術作品的批量生產提供可能。
2、文化產業群發育情況
根據調研,我們對目前小堡村文化產業群發育的基本情況做如下判斷:
(1)知名藝術家已經認同宋莊,并形成了復雜社會關系網絡,藝術家的根植性已初步建立,并且形成了良性的正反饋機制,這是文化村莊的核心財富。
(2)文化制造業發展滯后,文化制造業的根植性和創新的網絡遠未形成。
目前,村莊文化制造業只有簡單的畫框制作、畫材供應與本地藝術家之間存在供應關系。還沒有衍生出專業化、全球化的畫框制作、畫材生產企業,本地供應網絡也遠未形成。藝術家具制造、服裝藝術設計,可望成為村莊新的增長點。但是,現狀還未能發育出專業化的、全球化藝術家具供應鏈,本地供應網絡也遠未形成。
(3)文化產業創新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培育。
高效的文化產業創新環境是藝術教育、培訓、研究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服務,以及政府等公共機構高度密集地方。目前,文化產業雖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支持,并且擁有少量文化服務企業,但是國際性、本地化的文化機構、文化中介服務、藝術教育培訓機構,遠未在村莊內成長、發育。
(4)文化旅游服務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文化旅游、會展可望成為文化服務業的新的增長點,會展經濟也是21世紀重要的產業經濟。與文化旅游、會展相關的服務行業包括餐飲、住宿、娛樂和購物等,由此可形成特色飲食街或購物街,設立星級酒店。
村莊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1、優勢
(1)交通區位優勢
目前,村莊的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集中體現在:第一、南部鄰近京哈高速公路,至京哈高速公路宋莊出口僅5分鐘車程;第二、西鄰東六環,并設有出入口與村莊相連;第三村莊距首都機場20分鐘車程;第四、距北京市中央商務區(CBD)30分鐘車程。未來四大交通工程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村莊交通環境。第一、北京新東站的建設。新東站建成后,村莊距北京新東站僅10分鐘車程;第二、機場聯絡線—李天高速路的建設;第三、村莊南部地鐵M6線的建設;第四、北京東部發展聯絡線宋莊鎮段—吳鳳路的建設。
(2)經濟區位優勢
村莊的經濟區位優勢集中體現在:第一、位于環渤海經濟區的腹地以及環渤海經濟區三大中心城市京津唐的交匯地帶。文化制造業以及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腹地。第二、村莊位于首都“兩軸-兩帶-多中心”格局的中心城-CBD-長安街主軸線和東部發展帶的交匯處。中心城-CBD-長安街主軸線功能的擴展以及東部發展帶的整合必將為村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機會。第三、在通州新城“一河兩翼,南拓東進,組團發展”格局中,村莊是東北部組團—“首都科技創新和轉化的集聚地”的組成部分和輻射地帶,是西北組團— “CBD功能互補的商務園、教育產業園及新型住宅區”的輻射地帶。為村莊的藝術教育以及創新型文化制造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3)壟斷性藝術家資源優勢
自1994年,已有700多位畫家相約來到宋莊(其中小堡有200多位,并且知名畫家多集中在小堡)。畫家方力鈞、劉煒、楊少斌、
(4)戰略性公共政策優勢
集中體現在:第一、國家對文化產業政策的支持。第二、2005北京新一輪總體規劃把通州新城確定為三大重點新城之一。通州新城在功能定位為:區域服務中心、文化產業基地、濱水宜居新城。文化產業基地的定位也為村莊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政策上的支持。
(5)自然生態環境優勢
村莊位于兩河——潮白河和溫榆河之間,東壩河繞村莊北部邊界而過;村莊北部毗鄰宋莊國家游憩公園;村莊毗鄰百米六環綠化隔離帶。
(6)原生鄉土環境優勢
第一、村莊自然村落保留完好,并成為藝術家的聚居地;第二、村莊自然鄉土特色的坑、塘、溝渠、林地、山丘組合好,為鄉土化設計創造了條件。
(7)具有一定的加工制造業基礎
村內有佰富苑工業區,佰富苑工業區的前身是小堡村工業大院,建成于1998年。良好的工業基礎,為文化相關加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村內出現多家從事家具設計、服裝設計及印刷等加工制造企業。
2、劣勢
(1)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缺乏。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群的培育需要高技術的管理人才。目前,村莊發展的人力資源還相對缺乏。
(2)與大的交通通道連接性不好。村莊目前與京哈高速路、六環路和首都機場的連接性不佳;東部六環路對村莊與西側地區的聯系產生一定隔離。
(3)文化產業化發展的網絡化程度低。目前,村內只有簡單的畫框制作、畫材供應與本地藝術家之間存在供應關系,還沒有衍生出專業化、全球化的畫框制作、畫材生產企業,本地供應網絡也遠未形成。
村莊發展定位
通過對村莊發展的競爭與合作伙伴,以及村莊自身優劣勢的深入分析,我們進行以下定位:(1)國際當代先鋒藝術創意中心;(2)北京當代先鋒文化藝術創意中心與文化制造業基地。以此為支點,全力打造“中國·宋莊”品牌。
文化產業規劃
1、產業發展定位
以當代藝術家群落為依托,構建文化產業鏈,形成藝術品展銷、交易,藝術教育、培訓,藝術加工、旅游,會議、會展五大支柱。
2、產業布局
產業布局在空間上形成六大“板塊”、兩大“走廊”、兩大文化藝術“景觀大道”。
(1)六大“板塊”
六大“板塊”包括:國際當代藝術創意區、國際藝術產品加工區、國際藝術服務區(包括行政辦公、酒店服務區、國際藝術機構集聚區、會展區、文化觀演區)、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區、國際文化藝術商品展銷區和藝術家村落保護區。
(2)兩大“走廊”
包括生態休閑走廊和文化藝術走廊。在村莊西部沿用地內的高壓走廊新規劃南北通道,形成生態休閑走廊。沿現狀宋徐路布置文化藝術走廊。
(3)兩大文化藝術“景觀大道”
建設京榆路文化藝術“景觀大道”和潞苑北大街文化藝術“景觀大道”。
用地規劃
在用地上形成工業用地、居住用地(包括畫家村落保護用區地、村民拆遷安置用地)、辦公用地、商業用地、教育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公共綠地等九類。用地平衡見表1。
交通規劃
基于對村莊區域交通未來發展的細致研究,以及重點對藝術家村落的保護考慮,本次規劃將村莊對外交通進行適當調整,形成“三橫、兩縱”對外交通新格局。
三橫為:北部的徐辛莊路、老京榆舊路、潞苑北大街。兩縱:新張采路、六環東路。
一級道路:老京榆舊路、潞苑北大街、新張采路,共三條。紅線寬度45-60米。
二級道路宋徐路、規劃新南北路、六環東路、潞苑北大街南北各一條,共五條。紅線寬度35米。
其余為三級道路,紅線寬度25米。
近中期行動計劃
分析村莊產業發展特點,結合現狀機遇地塊分布情況,充分利用村莊現有資源實施近中期行動計劃。
1、村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主要包括以下幾大工程:
(1)藝術家村落保護工程。在發展村莊文化產業的同時,注重藝術家村落的保護工作,盡量保留村落的自然發展軌跡。
(2)藝術品牌提升工程。引進國際知名藝術家和國際知名藝術機構與企業,打造“中國·宋莊”的藝術品牌。
(3)藝術制造業提升工程。村莊應以“立足北京、環渤海,面向世界”為發展思路,營建全球藝術商品制造產業網絡。
(4)旅游產業提升工程。逐步發展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觀光、餐飲、住宿、會展、觀演等旅游產業。
2、村落環境整治行動計劃
村落環境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對基地的坑塘、溝渠、林地和高地等進行有機組織,營建大景觀生態格局。
(2)環藝術家村落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沿藝術家村落周邊環路設置雙側滲水綠化帶,解決村落內部排水,創造環村落生態綠化帶,對藝術家村落起保護作用。
(3)宋徐路與規劃的生態休閑走廊環境整治工程。宋徐路和規劃的生態休閑走廊作為村莊中部貫穿南北的重要景觀帶,將各種生態景觀要素有機聯系。
3、村莊交通建設行動計劃
交通建設主要任務如下:
(1)潞苑北大街。建設潞苑北大街,與六環路相連,成為橫貫村莊的東西向重要干路。
(2)六環東輔路。建設六環東輔路,成為村莊西部貫穿南北的主干路,聯系村莊內部各產業區。
(3)藝術家村落南路。建設藝術家村落南路和西路,形成村落環路。
(4)新規劃的景觀生態走廊道路工程建設。
4、村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
近期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項目如下:
(1)遷移村莊內具有安全隱患的高壓線路。村莊內現有高壓線路貫穿南北,成為安全隱患,影響村莊發展建設,須遷移。
(2)建設村莊統一的污水處理系統。從村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須建設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
主要參考文獻:
[1] Scott Campbell and Susan S. Fainstein.
[2] Peter Hall. Cities of tomorrow: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ers,2002。
[3] 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5年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R). http://www.bjpc.gov.cn/zhjh/jjshfz/2005/。
[4] 首都規劃委員會.《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R)。
[5] 首都規劃委員會.《通州新城規劃(2005年-2020年)》。
[6] 首都規劃委員會.《北京東部發展帶協調規劃》。
[7]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京宋莊文化創意產業園概念規劃(2006-020)》。
[8] 評鄉鎮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異軍突起。
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李強 戴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