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的漲漲跌跌本來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常態,但我們的“菜籃子”波動周期越來越短,最近一段時期不僅呈現出暴漲暴跌的態勢,而且陷入“菜貴傷民”、“菜賤傷農”并存的怪圈,不能不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
為什么在“菜賤傷農”時,蔬菜零售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各級政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兩難”任務:既要抑制菜價上漲以控制通脹,防止“菜貴傷民”;又要阻止菜價下跌,防止“菜賤傷農”。此時此刻,用什么樣的思路抓“菜籃子”,用什么樣的措施破解“兩難”,不僅關系到當前控制通脹的成效,而且關系到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如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穩定菜價與保護菜農利益之間保持平衡,我們正面臨新的挑戰、新的考驗、新的機遇!
用市場化的思路抓“菜籃子”,就要千方百計搞活蔬菜流通,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的建設、服務和管理。此輪蔬菜價格暴漲暴跌,既暴露出菜農習慣于跟風種菜的盲目性,也暴露出流通環節成本太高的新問題。據調查,目前流通成本已占菜價的50%—70%。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最后一公里加價五成”、“豆腐盤成肉價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搞活流通環節入手,千方百計降低物流成本,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和蔬菜流通模式,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特別是要鼓勵農超對接、產銷直供,增加零售網點,對蔬菜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建設給予必要的補貼,切實解決攤位費過高的問題。
用城市化的思路抓“菜籃子”,就要堅定不移推進城鄉統籌,進一步穩定和擴大“菜園子”,切實提高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隨著城市化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轉變為市民,城市菜籃子的供應壓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城郊菜籃子生產基地不斷向遠離城市的農區轉移,打破了原來的“近郊為主、遠郊為輔、農區補充”的生產格局,不少大中城市“菜園子”越來越小、越來越遠,蔬菜自給率越來越低。據報道,目前我國部分大城市的蔬菜自給率不足30%。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那樣,大城市城郊蔬菜基地減少,不僅使“菜籃子”市場供應難度加大,運輸成本增加,而且加劇了菜價的季節性波動,容易形成“吃菜難、買菜貴”的城市病。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必須從穩定“菜園子”入手,進一步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走城鄉統籌的新路子,提高“菜籃子”重點產品自給率。特別是像成都這樣上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更應該居安思危,抓緊制定郊區“菜園子”建設規劃,實行“菜園子”最低保有量制度。
用產業化的思路抓“菜籃子”,就要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大力推行企業化、規?;?、標準化生產?!安速v傷農”的根本原因是盲目種植、生產過剩,深層次矛盾仍然是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主攻方向,在大中城市郊區和蔬菜優勢產區,建設一批設施化、集約化、標準化“菜籃子”生產基地,增強菜農抗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要通過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提高“菜籃子”產銷組織化程度,積極穩妥地推行訂單生產。特別是要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菜籃子”工程,逐步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菜籃子”產業鏈,在產業化基礎上進一步形成城鄉統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多元長效機制。
總而言之,“菜籃子”工程,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兩頭都是大民生。新一輪“菜籃子”工程要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堅持走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走出“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