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晉中有一個“青年農民聯合會”,一群30歲上下的“新農民”,告別“海歸”、設計師和教師等身份,一頭扎進黃土高原,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奮斗姿態,在綠色田野上書寫著青春答卷。
村里來了“新農民”:從“海歸小資”到“核桃社長”
從穿梭于高樓大廈間的“海歸小資”,到奔波在田間地頭的“核桃社長”,再到策劃成立“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33歲的程子昂在“新農民”的路上走得愈加自信。
程子昂是晉中市榆次區人,2011年留學歸來,先后在太原幾家公司任職,過著衣食無憂的“小資”生活。此時,父親在當地杜堡村搞起了林果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經營起一大片核桃園。
“農民不愁種,就怕賣不出好價錢。”程子昂發現,營銷對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優勢。
從2014年開始,返鄉的程子昂一頭扎進了核桃園。從一個農業“小白”成長為“核桃社長”,在這條路上,他沒少吃苦頭。“剛回來時血氣方剛,但缺乏對農業知識的了解,在推廣和銷售過程中常吃‘閉門羹’。”
為了突破難關,程子昂每天泡在村里,向父親和有經驗的村民請教。當地政府和機構舉辦的農業培訓,他更是一場不落地去學習。
經過幾年攻關,合作社的核桃平均畝產超過300公斤。目前,程子昂的合作社已在晉中9個縣區建了示范園,推廣種植核桃6萬余畝。
一路走來,程子昂結識了不少回鄉創業的小伙伴,他們有家裝設計師、有酒店經理,也有學校老師。2018年8月,“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正式成立,程子昂擔任會長。有了這個平臺,這群“新農民”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思想,共商“農事”,在田園上的根扎得更深了。
“新農民”的新玩法:從“熱帶果園”到“魚菜共生”
在距離程子昂的合作社不遠處的楊梁村,一座火龍果種植園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采摘。園子的主人叫李富春,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學建筑工程的“80后”,能在黃土高坡上種出香甜可口的熱帶水果。
2005年大學畢業后,李富春在廣東做建筑裝飾設計師。他發現許多熱帶水果品質非常好,但一經長途運輸口感就“打了折扣”。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李富春便利用閑暇時間去參觀熱帶果園。
2014年,經過詳細規劃后,李富春在老家榆次開始研究火龍果種植。經過兩年悉心培育,李富春的火龍果初次上市,就為他帶來40萬元的收入。到2018年,他的果園超過30畝,有1萬多名游客前來采摘,“每一茬新果子都被一搶而空”。
不少農戶慕名前來,在李富春的指導下,山西各地已經建立了26家火龍果基地。隨后,他又培育出了芒果、檸檬等多種水果,園子變成了琳瑯滿目的“熱帶果園”。
李富春種出了熱帶水果,而幾公里之外,從西安科技大學畢業的周磊和妻子李麗麗,利用所學專業優勢,建起溫室大棚,搞起了“魚菜共生”循環生態農業。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是這一模式的核心“賣點”,用養魚的水種菜,魚進食排泄后,由微生物分解并提供養分,蔬菜吸收養分并凈化水體。“實驗完全從零開始,比如魚和菜的配比,就經歷了多次試驗,失敗了再重來,直到成功。”周磊說。
2017年,周磊的“魚菜共生”模式實驗養殖鱸魚4000斤、蔬菜3萬斤。2018年養殖的4000條新品種銀鱈魚也已預訂出去。目前,不少農戶來周磊的基地參觀學習,他也開始走出去,為更多的“魚菜共生”基地服務。
圓夢在廣闊田園:有情懷,更需要汗水與奮斗
這幾天,程子昂和青年農民聯合會的會員們正忙著他們的休閑農業觀光項目,讓更多都市人實現他們的田園夢想。
從英語老師轉型為農業技術培訓師,剛滿30歲的馬淵杰和小伙伴成立了設施農業技術團隊,活躍在田間地頭,幫助更多農戶種出高品質的果蔬;
辭去酒店經理,郝衛芳和丈夫張小軍一起回到農村,科學種植與創意營銷“雙管齊下”,把家鄉的富硒黑小米推向大江南北;
從南下打工到回鄉創業,盧飛飛邊學邊干,癡心鉆研雙孢菇種植技術,克服資金、技術等重重困難,立志創出新模式,帶領鄉親們致富……
如今,“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已有60多名會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農民”加入進來。
“這些充滿活力的‘新農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正在成長為助推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武建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