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9 13:00: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洪
走過70年的上海新華書店前不久又使出了“新招”——上海故事讀書會開啟“知滬者說”系列沙龍,立足上海歷史,分享城市脈動;上海閔行新華書店依托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優質科普資源,展開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服務,點燃孩子探索科學的求知火苗……擁有“新華”基因的實體書店正在以各具特色的個性化面貌,刷新人們對老牌國營書店的傳統印象——“光的空間”既是書店也是美術館、新華書店港匯店升級成時尚2.0版、上海書城五角場店聚合書友交流“楊浦故事”(文匯報5月7日)
新華書店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文化老字號,伴隨上海解放而誕生的上海新華書店,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滬上書業探索創新發展之路的鮮活注腳。面對當下閱讀習慣的改變,外來民營書店的大舉入駐,如何順應公眾的閱讀需求,引導更多的人走進書店,在這里尋覓自己心愛的讀物,度過休閑的美好時光,面對互聯網、新業態的競爭壓力,滬上新華書店積極轉型,充分利用和發揮自己的布局優勢和門店輻射力,發揮閱讀陣地作用,近年來除了確立品牌,創建“全國新書發布廳”“市民文化客廳”等知名活動,讓融合圖書、藝術、休閑、文創等元素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遍布申城,優質閱讀資源日益覆蓋更多人群,讓新華品牌綿延的書香地圖,正徐徐釋放文化向心力。
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進程中,老品牌文化企業如何煥發新面貌,檢驗書店的競爭力和前瞻性。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活力和生命力,吸引人們走進來和感興趣。如果說以前信息不對稱,大而全的書店幾乎是讀者接觸新知的唯一地方,那么眼下多媒體信息傳播發達,文化需求爆發式增長,書店里的書再多也抵不過線上電商,所以僅僅是陳列一排排書架,實體書店根本無法吸引讀者駐足。從圖書賣場到文化空間,再到生活美學磁場,新華書店正實現從傳統零售到新零售時代的跨越,創造更多人與書、人與人邂逅的機會,這種成功的探索,非常值得老字號文化企業借鑒運用。
數字化閱讀時代,利用“互聯網+物流”技術融合,改變書店的服務樣式,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之路,是老牌書店的必由之路,同時還要在書店的環境和互動中,融入青年人喜愛的藝術方式和休閑內容,打造更符合當代人需求的書店形式,要在書店的內涵和活動上動腦筋,隨時隨地體現每個書店的特色和別致,充分借鑒臺灣誠品書店的成功做法,打造公眾身邊和家門口無處不在的最美書店,這些都是需要老牌書店來思考和破解的問題。
書店和圖書館一樣,是知識的導航站,書籍的集聚地,文化的活動場所,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質,當越來越多美輪美奐的多樣化實體書店吸引人們同時,千萬不能忘記書店的本質內涵。如何才能更好促進人們閱讀習慣的養成,促進閱讀社會的形成,吸引人們長久的走進來,開展內容豐富多彩的讀閱讀交流活動,同時在24小時圖書館及無人書店越來越普及的現狀下,保持書店自身特定的內涵品質,才是最重要和最持久的追求所在。期待上海的老牌書店,創造更多更好的示范引領作為,打造文化品牌創新驅動的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