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副省長、市委書記陳德榮在昨召開的縣(市、區)委書記座談會上強調,統籌城鄉推進新型城市化是順勢而為、順乎民意的重大舉措。各地要加快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心鎮“1+X”規劃與交通專項規劃,并使三者相互銜接配套,做大做強中心鎮和都市功能區這一基礎性平臺,發揮快速交通網的紐帶作用,進一步加快農房集聚改造,推進村級組織“轉并聯”改革,從而扎實推進“1650”網絡型組團式大都市建設。
市領導王昌榮、葛益平、周少政、章方璋、任玉明等參加會議。會議聽取了各地城鄉統籌改革發展以及全市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專項規劃建設情況,部署下一階段城鄉統籌改革發展、大都市區建設的工作任務。
畫“供需曲線圖”分析農房集聚改造——
“每個書記都應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和規劃建設管理城市的專家。要摸清民情、吃透實情,因地制宜、慎重穩進地制定農房集聚改造政策”。
這是一次深入研究農房集聚改造的“頭腦風暴”。
“每個書記都應成為解決三農問題和規劃建設管理城市的專家。”陳德榮充分肯定各地前階段推進城鄉統籌改革發展的工作后說,“各級干部要摸清民情、吃透實情,因地制宜、慎重穩進地制定農房集聚改造政策。”要以全市“一盤棋”的視野,全盤考慮、全面謀劃農房集聚改造政策,綜合平衡、統籌推進各地農房集聚改造。
隨后,他在筆記本上畫出“供需曲線圖”,向大家解析道:“農房的供應與價格成正比,需求與價格成反比。供需曲線的交匯點就是農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的政策平衡點。而這個平衡點會因為時間推進,隨著農民收入等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城鄉統籌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需要長期推進的過程。要牢牢把握農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發展可持續的要求,算清大賬、平衡賬,把握政策平衡點,實行一鎮一政策,以戶為單位,引導農民自愿自由地到他想去的城鎮安居樂業,讓農民真正受益。”
論功能地位闡述中心鎮建設——
“身子變大了,還穿著小衣服就會束縛發展。現在的中心鎮不再是過去的小鄉小鎮,要把它作為現代化小城市來培育”。
這是一次推進城鄉統籌改革發展的思想深化過程。
“身子變大了,還穿著小衣服就會束縛發展。現在的中心鎮不再是過去的小鄉小鎮,要把它作為現代化小城市來培育。”陳德榮指出,經過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中心鎮雖然還是鎮級建制,但已成為城市建設、產業集聚、城鄉統籌、社會管理的基礎性平臺。要按照現代化小城市的標準,高起點、高標準地編制鎮域總體規劃,明確產業、居住、公共服務等空間布局結構,規劃實施中心鎮建設“1+X”的框架體系,以中心鎮建設推進城市化。
引入“地鐵上蓋物業”理念談大都市發展——
“快速交通網就是藤蔓,中心鎮像藤蔓上的瓜。通過快速交通網聯接各中心鎮和功能區,從而推進‘1650’網絡型組團式大都市建設”。
這是一次謀劃大都市發展的工作部署。會議給各地布置了一份新任務:用一個月時間,完成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心鎮“1+X”規劃與高速公路網絡、城市軌道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
“在‘1650’網絡型組團式大都市格局中,要以交通網、通信網、能源網等基礎設施網絡將城市主中心、副中心、都市功能區和中心鎮連成有機整體,迸發城市規模效應。以公共交通來組織整個大都市交通運行,這既是溫州大都市建設的難得發展機遇也是重大現實課題。”陳德榮說,“要致富先修路,小康之路是高速公路,現代化之路是軌道交通。要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網絡連接中心鎮和功能區,串點連線、連線成面。交通網就像藤蔓,中心鎮是藤蔓上的瓜,通過快速交通網聯接各中心鎮和功能區,從而推進‘1650’網絡型組團式大都市建設。”
緊接著,陳德榮將國際上“地鐵上蓋物業”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引入高速公路發展中,描繪今后溫州“1650”大都市藍圖:“高速公路上蓋物業,就是將高速公路建設與中心鎮和功能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高速公路出口、互通等節點上蓋物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并與城市軌道交通、BRT快速公交建設相聯接,使交通站點成為新市鎮和功能區的中心,促進周邊人口與產業集聚。一方面,高速公路網將原本孤立的中心鎮和功能區聯接在一起,可以整合資源、提升功能、彰顯特色,促進城市各組團均好發展;另一方面,老百姓在這一區域集聚,出行大大便捷,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可以真正過上現代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