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人才的爭奪可能會轉向面向所有年齡段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城市更加宜商宜業宜居,才是吸引人才前往的根本。
過去一年的搶人大戰結果如何?
從多個城市發布的2018年統計公報看,仍以南方一些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的城市吸引人才為多。
其中常住人口增長最快的是深圳、廣州,其次是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長沙、寧波與合肥。廣州、深圳的人口增量均超過了40萬,西安、杭州、成都、重慶、鄭州、長沙的人口增量均超過了20萬,相當于一年內增加了一個Ⅰ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
常住人口增長最慢的地區以北方城市為多,其中北京常住人口繼續負增長。大量的城市常住人口在2018年為微弱增長,除去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這些地區往往人口凈流入不多,甚至為凈流出狀態。
回望2018年各地的人才吸引政策,其中主要的一項是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人給予落戶便利,這是一些城市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不久前,石家莊開始實施零門檻入戶的政策,這意味著今年各個城市搶人大戰的激烈程度可能會進一步升級。
不過,解決戶籍、給補貼、提供人才房等措施并不一定就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如何創造宜商宜業宜居的環境,才是未來各個城市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深圳廣州西安是大贏家
根據各地統計公報以及相關統計數據,2018年各個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數以南方一些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的城市為多。
深圳和廣州的常住人口在2018年分別增長了49.83萬人和40.6萬人,傲居全國前兩位,西安、鄭州的常住人口分別增加了38.7萬人和25.5萬人,增速都比較靠前,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城市在2018年首次成為常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
其他多個接近千萬常住人口的城市正在奮起直追。其中杭州2018年常住人口為980.6萬,新增33.8萬,2017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為28萬人,照此趨勢,2019年杭州將大概率躋身千萬人口城市行列。
另外,青島2018年常住人口為939.48萬,比上一年增加了10.43萬,預計在數年后也將成為新的千萬常住人口城市。
其他常住人口增長比較顯著的城市還有成都、重慶、長沙、寧波等,2018年增量均在20萬左右。
梳理這些城市的人口變化情況,一個普遍特征為:常住人口凈流入量較大。
所謂常住人口凈流入,是指新增人口數量超過了自然增長人數(常住人口出生數減去死亡數)的狀態。2018年廣州凈流入的常住人口為28.73萬,西安和杭州分別凈流入31.85萬人和27.82萬人,鄭州和重慶凈流入人數分別為18.5萬和15.88萬。
一些常住人口增長較慢的城市,呈現的是人口微量凈流入狀態,甚至人口凈流出。其中,上海和天津2018年末常住人口凈流入只有1萬人左右,北京則是凈流出22.25萬。
為什么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凈流入快?很大原因是這些城市實施了寬松的戶籍政策,并且對符合條件的落戶者給予住房補貼。深圳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給落戶的大學畢業生發放住房補貼,另一個人口顯著增長的城市西安于2018年對大學在校生放開了戶籍限制。而京滬常住人口增長較慢甚至負增長,主要原因還是戶籍控制比較嚴格。
創造宜商宜業宜居的環境最重要
盡管寬松的戶籍政策幫助一些城市吸引了更多人口,但反過來,放松入戶條件并不一定意味著常住人口增長就快。
其中一個主要的表現是,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數與戶籍人口增加數呈現不匹配的狀態。比如西安2018年末戶籍人口增加了80多萬,常住人口只增加了不到40萬;北京戶籍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加了13.2萬,但是常住人口凈流出22.25萬。
而戶籍人口的增長背后存在的一種情況是,新增入戶者并不一定留在了當地就業或創業。比如一些人在大城市難以獲得戶籍,為了解決子女高考等問題,選擇落戶在附近的城市,但其就業或納稅并不在入戶城市。
鑒于2018年諸多城市的人才政策基本已經動用了放松戶籍的方式,未來還能在多長的時間內持續產生吸引人才的效果尚難預測。至少在同一省區內,省城往往對同省內其他地市居民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有無放開戶籍的影響相對并不那么重要。
在全國經濟增速逐步走低的情況下,一個青年人選擇去往某地,核心的影響因素是有無發展機會,特別是掙錢的機會。
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中國老齡人口以每年接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單純只是搶奪年輕人入戶已經意義不大,人才的爭奪可能會轉向面向所有年齡段的人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城市更加宜商宜業宜居,才是吸引人才前往的根本。
從當前的政策來看,很多城市吸引人才以學歷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這無疑是有待商榷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盲目地無限制吸引人口常常會造成房價迅猛上升的后果,抬高商業成本。高房價容易“驅逐”大學生,而要回歸到有競爭力的營商成本,未來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消化房價泡沫。(肖明,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