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25 12:22: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鐘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市,綠道正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美國綠道理論家查爾斯·利特爾在其代表作《美國的綠道》中這樣定義綠道:“綠道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帶狀空間。”21世紀以來,我國興起綠道建設,各大城市相繼提出綠道規劃,一批設計精致、景觀優美、與生態環境和諧的綠道展現在人們眼前。
城市的規劃建設,究竟是鋼筋混凝土森林,還是自然景觀與人造建筑有機結合的綠色生態系統?隨著公眾生態環保理念的不斷增強,答案不言而喻。綠道的出現,為高密度的城市提供彈性空間,為居民的休閑活動提供充足場地,不斷打造出理想的人居環境。
綠道建設,是對傳統城市規劃理念的轉型與反思。
在傳統城市園林綠化思想主導下,城市并非沒有綠色。然而,以綠化帶、公園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綠化,更多的是一種點和面的存在。綠色與城市被小心翼翼地用有形或無形的墻隔離開來,城市居民感受不到綠色的脈動,而綠化帶也難以從整體上改善城市環境。
在城市中建設綠道,就是把點和面的綠色升級為網狀的綠色,讓互聯互通、開放共享成為綠道的主要特征。綠道不僅是一條路、一根線,更應該是一張網,讓綠色望不到盡頭,讓城市在綠道間吐納生息。
綠道建設是對人居環境的守護與鍛造。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郊外享受綠色,是很多城市居民親近大自然的方式。但是,享受美好自然環境,不能總靠驅車到郊外、到田間地頭進行短時間的彌補。隨心所欲地享受綠色,才是人們對環境的真實訴求。綠道把城市本該具備的綠意搬了進來,為城市找回它應有的色彩。
綠道建設是綠色生態理念的再次升級。
隨著人們生態環境意識的增強,綠色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民生。綠道網充分發揮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等功能,有效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關心身邊的環境,就是關心自己的健康和未來。城市規劃者、管理者有責任和義務滿足居民的綠色需求,提高綠色民生指數。
建設城市綠道,是對城市未來發展的造血過程。從短時間看,修建綠道可能意味著犧牲一部分建設空間,消耗一定公共資金。然而,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不僅要看賬本上的數字,還越來越取決于生態環境的友好程度,綠道為城市環境升級再造埋下伏筆。
由于早期規劃的欠缺和短視,一些城市在建設綠道時難免會遇到困難。空間捉襟見肘,功能定位不清,觀念理念保守,都可能影響綠道的最終效果。這都需要管理者下大力氣,割舍利益,為綠色民生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道把青山綠水搬到城市中間,讓人居環境被綠意點綴、被綠色包圍,使人們零距離享有美好的綠色生活,推動城市煥發綠色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