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進程一步步推進,加強城市和區域間合作也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當傳統的以地方分割為特征的行政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時,行政區劃則成了區域內資本和要素流動受阻和城市化進程滯后的體制性原因。而此時行政區劃調整則顯得尤為必要,區劃調整也是順應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
大區之風勁吹中國大地
北京:城區“四合二”
對于北京市政府調整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的請示,國務院近日做出批復,同意撤銷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北京市東城區;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深圳、廈門:特區范圍擴至全市
就在北京公布區劃調整的第二天,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擴容,范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將寶安、龍崗納入特區范圍,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里擴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積將增加5倍,發展空間大為拓展,這也意味著深圳進入了“大特區”的時代,特區一體化進程駛入快車道。同為經濟特區的廈門市,也將與深圳一樣,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解決長期存在的“一市兩法”問題。
上海:南匯并入浦東新區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原南匯區行政區域劃入浦東新區。
天津:撤三區并為濱海新區
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布,國務院正式批復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重慶:設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
今年6月18日,適逢重慶直轄市成立13周年,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沈陽:三區合署建大渾南
今年2月末,沈陽宣布對行政區劃進行局部調整,其中最具全局性和戰略性的是:將東陵區、渾南新區、航高基地合署辦公,形成建設大渾南的新格局。
近一年來,中國國內已有數個城市陸續進行了大手筆改革調整行政區劃,包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沈陽等。此外,除上述直轄市、經濟特區、省會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著手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或正醞釀調整??梢?,中國各大城市正在勁吹“大區”行政改革風。
調整行政區劃或成趨勢
在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四合二”行動的同時,深圳也正式踏上“大區”之路。實際上在此之前,“大區之風”就已經席卷中國各大城市:上海浦東新區與南匯合并形成大浦東;天津濱海新區“吞下”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區;廈門“島內、島外二合一”構成新大特區……
面對迎面而來的行政區劃調整風潮,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鴻勝說:“大城市適時加快行政區劃調整步伐,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敝袊ù髮W教授焦洪昌也指出,很多行政區劃的調整都是跟經濟發展關聯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傳統行政區劃的界限,必然是要引起行政區劃的變化。最近的調整非常大,有可能在中國形成一個趨勢,或將形成某種示范效應。
可見,各大城市的行政區劃調整正在形成一種不可阻擋之勢,像一股涌流噴薄而出。其實,必要的行政區劃調整也是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更具有現實意義。
隨著經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有市區行政區劃設置不合理弊端必然會暴露出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因區劃不合理從而影響區際公平、協調發展的問題在各大城市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整體發展潛能的釋放。所以我國許多大中城市原有市區行政區劃格局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與之相對應,城市形態當然也需要隨之而變。行政區劃調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的必然結果。必要的行政區劃調整勢在必行。
當然,區劃調整不是簡單的發展空間調整,而是解放生產力的重要手段。行政區劃設置,是規劃協調區際發展、平衡社會資源分配、實施科學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在許多城市土地空間和增量投入日趨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區劃調整來優化要素分布,挖掘發展潛力,對城市走出困境、實現新發展有不可取代的意義。
第一,直接擴大了中心城市空間布局,實現了功能重組。
最近幾年,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無錫、重慶、天津、北京等許多重要的城市都進行了力度頗大的區劃合并,直接擴大了中心城市用地與功能重組的空間,為提高城市競爭力清除了空間上的制約。
以北京為例,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對北京最大的影響是發展空間。北京四個城區發展一直不平衡,東西城發展比較快,宣武崇文發展較慢,崇文宣武有空間沒有錢,而東西城是有錢但沒有發展空間。四區合并能夠緩解北京發展空間不均衡的問題,使南北發展保持平衡。特別是“大北京戰略”的提出后,如果北京不能從整體上布局,很有可能就會落后于上海、天津等城市。
通過行政區劃的合并調整,有利于對現有的空間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進核心區南北均衡發展。通過核心區區劃的合并調整,可大幅度提高合并后的兩個區的綜合實力,拓展發展空間,有利于提高核心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也有利于解決四個區接合部管理薄弱的狀況。
第二,減少管理層級,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城市開發成本、城市管理成本與城市管理效率與劃分城市行政區域是密不可分的。行政區劃過小容易導致公共資源配置浪費,社會管理成本增加,城市管理效率降低;相同功能區被多個行政區分割,容易造成城市發展的不協調,建設上的雷同而缺少特色;另設開發區塊的行政管理機構則會過多占用行政資源,增加開發成本與管理成本。
所以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有利于城市規劃制訂和實施,有利于城市功能布局,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降低城市開發成本和管理成本,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有利于調動市、區兩級政府城市開發建設積極性。
這次北京的“四合二”調整后,不僅有利于兩區的統一規劃與開發,核心區減少兩個行政區,有利于精簡機構,起到了“1+1 2”的效應。合理配置地區經濟、社會資源,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核心區規劃建設和整體管理水平。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打造成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示范區而掃清了障礙,提升了效率。
第三,區劃調整使城市化進入發展新階段。
為了適應城市化的要求,行政區劃必須服務于產業發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化的發展推動了區劃調整的進行。反過來,區劃調整的實施有利于促進城市化進入發展新階段。二者的關系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實力的重要標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在保持行政區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時適度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可以促進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為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更好的條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行政區劃調整就是在協調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解放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調整中的福兮禍所倚?
城市化的發展勢不可擋,行政區劃調整也是為了適應城市化進程。近年來,各地區劃調整大規模開展,力度大、動作快,呈現出強勢推進態勢,可謂大刀闊斧、力度空前。事實表明,行政區劃調整有效實現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形成了新的城市格局,為區域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開拓了廣闊空間。然而行政區劃調整的合理與否,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行政區劃調整不能打著城市化的幌子,以加速城市化為借口進行瞎調亂調胡調。在城市化進程推進中,總有那么一些不和諧之音攪亂著城市化的優美樂章。
無論各地政府出于何種考量推行行政區劃改革,都不能以損害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為代價,區劃調整,最根本的應該是為了百姓的長遠效益。有消息顯示,已經有北京市的房屋中介開始炒作“四合二”概念。希望通過新概念拉高四區中原本房價較低城區的均價。而深圳方面,已經有房產界人士提出“關口樓盤漲價勢在必行”這個讓普通百姓看著不太舒服的命題。
區劃調整必然會損害部分老百姓的眼前利益,當然他們可以顧全大局、著眼未來,但是行政區的調整不能變成房地產商的開發沖動,不能成為地方政府謀生的手段,更不能讓犧牲百姓利益的借口成為慣性,否則這就是悲哀。適應城市化進程的區劃調整不需要不和諧之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