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順德有多‘可怕’?它有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美的和碧桂園;它有三個最大的產業集群:家電、家具和花卉,以及40多家規模超10億元的企業;它以200多萬人口、800多平方公里的縣域,實現了3000多億元的生產總值……順德何以成為‘順德’?順德還能‘可怕’多久?
從過去的中國百強縣之首,到今天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一。
這些年來,許多人都在追問:順德這個只有800多平方公里的小縣域,為什么可以實現3000多億的生產總值?為什么會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涂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為什么會出現多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為什么這里的一個小鎮會崛起美的、碧桂園2家世界500強企業?
在同樣的社會制度和政策法規之下,一個地區的發展狀況既要取決于地理環境的影響,也取決于區域文化的影響。
也許,這也是改革開放40年來,順德之所以發展成為‘順德’的一個重要原因。
1 家族財富課
2017年7月25日,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捐出其持有的1億股美的集團股票和20億元現金,注入廣東省慈善基金會,用以支持在佛山順德本土乃至全省全國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在當天的捐贈儀式上,一向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的何享健家人悉數出席,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和孫輩。
何享健說:‘作為一種家族文化的承傳,今天我們家族的子孫都來了。’
對于75歲的何享健來說,這是他對子孫們上的一堂課,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如何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如何讓財富實現更高的價值。
在當年10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上市家族企業百強榜單上,何享健家族的美的集團排在第三位。
然而,何享健早在2012年就已全身而退,將美的集團交給了以方洪波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幾年下來,‘美的集團的事業沒有滑坡,(他的)家庭也能夠持續幸福’,長期專注家族企業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范博宏說:
‘何享健能夠成功地把經營權跟所有權分開,家人只承接了事業,但經營管理幾乎已經完全給了職業經理人團隊。這種模式能夠成功的,在中國他是第一個。’
與此同時,何享健鼓勵子女在外頭自己闖出一片天。
迄今為止,美的集團決策層里都沒有何享健的親屬,他的子女只持股而不參與日常管理。
但是在慈善事業上,他又希望把整個家庭團結在一起,形成永續發展的凝聚力。
這是一個家族和諧,感動人心的時刻。
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把慈善交給家人。前者要做世界一流的現代企業,后者要做世界一流的家族慈善。
至此,何享健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事業的整體布局,并且以他特有的方式為我們傳達了順德人的財富觀——讓個人財富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2 利盡其用
與中國廣大地區在長期的傳統農業社會中形成的重農抑商的思維方式不同,順德由于很早就開始發展商品性農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思想意識中少有重農輕商的概念。
在清代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中言及順德各地的風俗時,雖仍在文字上有提倡‘重農務本’的傾向,但更多的是‘俗雜農商’‘逐商賈之利’‘商賈阜通’‘市盈貨賄’的記錄。
可見,商業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明清以來,隨著澳門開埠、廣州通商,國際市場的需求很快傳導至順德,桑基魚塘的發展進一步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思想意識。
及至清代,各種專業性墟市遍布城鄉,市場經濟更加發達,依靠商業而發家致富的人越來越多。
據龍山鄉志記載:清嘉慶年間,就已經形成了‘大抵薄農重賈’風氣,其商人‘或奔走于吳越,或入楚蜀,或客黔滇,凡天下省郡利市,無不貸殖其中,富商大賈之名所由來也’。
商品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中的財富觀,也改變了小富既安,購田置地,高門大戶、蔭及子孫的傳統觀念。
到清朝后期,利用資本的周轉和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進行擴大再生產成為財富增值的主要方式。
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薛廣森、岺國華都堪稱依靠實業發展民族工業的先驅。
有意思的是,這兩位出生身于順德的實業巨子都出身貧寒,卻依靠著出色的商業稟賦書寫了一段實業興邦的夢想。
薛廣森是順德龍江人,只讀過三年私塾,早年到香港打工,學成一手出色的機械技術。
1898年,得到當自梳女的胞姐資助,以250銀元入股大良順成隆機器廠,并出任經理,深受好評。
1905年,他又自行招股,在樂從開設順棧機器廠,業務蒸蒸日上。
此后,他與友人共同集資,在廣州開辦‘協同和米機’(機器碾米廠),通過技術改進,成為上千人的大型企業。
此后,大力發展碾米業,在順德、南海、佛山、廣州、中山等地開辦十家,‘成’字號碾米廠。
30年代以后,又不斷通過集股和擴大再生產,興辦了一大批實業,成為華南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岑國華是順德葛岸人,出身于蠶農家庭,僅讀過兩年私塾。
后在廣州當學徒,學會了絲莊生意。回到順德后自行招股,先后在桂洲和葛岸辦了兩家絲廠。
1919年,率先引進日本新技術,打開銷路,積累了充裕資金,又在南海和石灣增辦了兩家大廠。
由于重視技術和質量,生產的‘雞球牌’粗絲和‘飛輪牌’精絲深受歐美客商歡迎,成為名牌產品,銷量大增。
此后,岑國華及時集股擴大生產,屬下絲廠發展到18家,總股本高達二百萬元。
為便于銷售,在廣州設立‘永泰隆’洋行,廣泛代理各地生絲產品,成為廣州最大的絲莊。
為便利資金周轉,又在十三行設立四家銀號,聲望日隆,在業內被稱為‘大帥’。
薛廣森和岑國華實業夢想最終都毀于戰爭。
雖然他們者出身于農民,但他們在不斂財、不守財,摒棄小富既安,不思進取的小農意識,一生不置田產,不斷把利潤投入擴大再生產的財富觀和以實業造福社會的價值觀,為順德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此外,還有‘培基發冷丸’的創制人、早期的順德工商業家梁基,以教子嚴格著稱。
他生平最看不起只知道吃軟飯的‘二世祖’,要求子女們都要學好一門謀生的手藝。他自已不購田產,不建豪宅,說是破屋幾間,子孫要敗家也敗不了幾個錢。
由于不置家業,抗戰爆發后產業停頓,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但他還是拒絕了偽政權的招攬,保持了民族氣節。
梁培基經常教育子女,‘你們好不好,我不是看你是否對我是否孝順,主要是看你們對社會是否有益’。
在良好的家風我熏陶下,他的子女們各個都學有所長,在不同領域做出了貢獻。
最終,梁培基打破了家族秘方傳男不傳女的舊時習俗,把制造藥丸的配方交給了一位信得過的師傅,充分展現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作風。
在梁培基的觀念中,財富就是用于社會生產的資本,而不是代代相傳的家業,人的價值并不在于財富的多少,而在于有益社會。
及至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財盡其用、不守財、不斂財的觀念極大地助長了民間資本的活躍,為順德企業不斷擴大再生產的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后,人們將更多的財富投資于實業,造就了大量民營企業的產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
從美的、碧桂園等大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到中小型企業雨后春筍般的生長可以看到,正是把財富當作資本,發揮更大的作用,產生更大效益的觀念驅動了順德民營企業的快速增長。
3 低調
順德人所謂的‘低調’,并不是‘財不外露’的低調。
在每年一度的《福布斯》500強和《財富》500強榜單上,越來越多的順德企業和家族正在顯山露水。
從何享健家族的美的集團到楊國強家族的碧桂園集團,再到黃聯禧家族的聯塑集團,再到梁慶德家族的格蘭仕集團……
然而,這些人里沒有一個是高調的。
他們很少出現在眾星捧月的公眾面前,也不會在各種各樣的論壇上指點江山,更不會在微博微信上成為網紅。
1994年6月,珠三角地區遭遇了一場百年一遇的洪水。剛剛轉制進入微波爐行業的格蘭仕一片汪洋,花了血本買回來的機器都放在一樓,泡在水里。
血本無歸,內外交困。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這一次格蘭仕肯定不行了。
這時,梁慶德挺身而出,穩定軍心,承擔起所有的責任。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果斷放棄機器設備,先全力確保人員安全。
第二件事是在洪水退去之后,為了穩定員工心態和股東信心,他親自下車間,帶領員工挖淤泥、清設備、曬物資,三天之內讓第一條生產線開工;3個月后,格蘭仕全面恢復生產。年底,格蘭仕微波爐銷量突破十萬臺,躋身行業第一。
多年以后,回憶當初內外交困,四面楚歌的情境,梁慶德認為遇到困難,最重要的是勇于面對。
他說:‘苦難,才會逼你想辦法’。
如今,1994年的那場大水已經成為格蘭仕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講給一代又一代的格蘭仕人。
經歷困難之后回首走過的路,梁慶德悟出一個道理,就是千方百計做好企業自己的事情,遭遇再大的困難,只要企業死不了就要承擔下來,發展才是硬道理。
‘不要婆婆媽媽,干就是了’。
長期以來,低調被認為是順德人一大特性,卻又倍受質疑。
實際上,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
在改革開放初期‘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剛剛從文革中走出來的人們,對政治運動仍然心有余悸。
人們對于經濟行為并沒有特別的自信,對個人財產也沒有特別的安全感。
在這種情況下,低調務實,只干不說,甚至財不外露的行為更多地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存哲學。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法制建設不斷完善,企業產權和個人財產得到國家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刻意的低調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
但是,順德人低調務實的風格并沒有太多的變化。
由此觀之,順德人的低調的確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思想觀念,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習慣。
低調的背后是務實。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順德企業家都很少出頭露面,也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更不愿意把心思用在各種各樣的社會應酬上。
低調隱忍,使他們能夠專注于企業的發展,成就了很多隱形冠軍。
務實的背后是擔當。
任何企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德,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只有避開高調浮華的熱鬧才能時刻保持冷靜。
不僅要有長遠發展的思維,更要在關鍵問題上承擔起責任,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才能讓企業渡過危機,重新獲得生機。
順德人的低調不僅體在企業行為上,更體現在個人生活層面上的不炫富、不擺闊、不虛榮。
在順德生活,很難能夠從人的衣著、飲食、車輛等外在形象看出一個人的財富情況,經常可以在很普通的飯桌上看到一些樸實無華的人,經過介紹,才發現是億萬身家的企業家。
4 感恩
順德捐贈之風源遠流長,既源于歷史文化的浸染,也得益于企業公民意識的蘇醒。
順德建縣以來,有歷史記錄的最早捐贈是青云塔與神步塔的修建,當時的主要捐贈者是官員與縉紳。此后捐修學院、義學、橋梁等等也多為官員鄉紳。
商業捐贈始于清代以來商業發達之后,由成功商人捐資設立了許多外地的順德會館,主要用于商業往來。
在順德本土,生意成功的商人捐修宗族祠堂、捐贈‘嘗產’之風由來已久。
隨著嘗產的擴大,各宗族都會選舉值事若干名,組成一個‘委員會’,進行嘗產的管理和運營增值,同時也管理孤寡、助學、祭祀等其他公益事業。
這種風氣代代相傳,形成了人們無論走到那里,都對故土充滿深厚情懷的文化現象。
順德是著名僑鄉,順德華僑是傳承這種感恩回饋意識的代表。
他們在外結成各種僑團,關心家鄉發展,對內則慷慨解囊,支持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公益事業。
既然是商業社會,其文化的核心就是對財富的態度,財富觀決定著商人的價值觀,也將決定一座商業城市的榮辱興衰。
著名國際慈善家卡耐基說: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感恩于時代,回饋于社會,不執著于財富,不迷戀于享受,在任何情況下都敢于承擔起企業公民的責任,也許正是順德從鄉土社會走向社會的重要一環,也是這座城市不斷走向產業興旺與財富增值的力量所在。
順德,你很難把它歸結為是一個城市,還是一個鄉村。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最先進的生產線,也可以看到純粹的手工農活;
你可以看到最時尚的產品,也可以看到最鄉土的習俗;
你可以看到國際化的人才,也可以看到安居鄉土的父老鄉親。
我們從未把順德定義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縣鎮,而是把順德視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群體。
順德之所以這樣獨特,是因為其內在的品性上,有一些獨特的文化要素:強烈的開放與危機意識、奮勇爭先與團結協作的習慣、內斂守規與和睦相處的親情關系、飲和食德與順其自然的生活習性、利盡其用與感恩回饋的財富觀念、低調務實與腳踏實地的行為風格。
正是這些文化品性上的特征,集合成順德人‘敢為人先’的精神風貌,也承載了順德40年的輝煌,以及下一個40年的發展。
作者: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山東六和集團總裁;馬志良,《珠江商報》副總編;羅雪揮,曾在《中國新聞周刊》任記者、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為雜志寫作專欄文章;歐陽以標,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順商發展研究會首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