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汕頭:新世紀粵東名港的城市跨越
時間:2010-05-10 15:05:57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秦小東 

f792dbcace8ffeabddc832bdf789f473.jpg

城市名片

【城市名稱】廣東省汕頭市

【城市別稱】鮀城

【城市位置】汕頭市位于中國廣東省東南部,瀕臨南海,地處韓江、榕江、練江出海口,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之稱,是全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汕頭不僅是粵東的中心城市,自古以來也是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處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節點,也是長三角、珠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帶的重要連接點,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區位優勢。汕頭港臨近西太平洋國際黃金航道,距香港、臺灣高雄均不足200海里。

【城市人口】2008年總人口506.57萬人,市區人口499.30萬人,海外華僑300多萬。

【城市面積】全市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區面積443平方公里。

【城市定位】東南沿海重要的文化、休閑、貿易之都,以港口為依托的粵東中心城市,國家經濟特區。

【城市榮譽】全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著名僑鄉,“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百年商埠,迎萬國樓船

汕頭市開埠到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在開埠之前,這里原是一片波浪滔滔的海灣,因幾百年來韓江所帶泥沙的沖積,才逐從海底浮聚起來。明朝時被稱為“沙汕坪”。康熙時,清政府在這里筑炮臺,此地改稱“沙汕頭”,后簡稱“汕頭”。

汕頭市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與東南沿海其他港口一樣,汕頭的開埠,是在西方列強鐵船鋼炮的威懾之下。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由于潮州城區民眾的強烈反抗,使得外國人主動放棄在潮州城區貿易,改而選擇了相對安全的汕頭進行貿易。咸豐十年,應西方列強要求,汕頭正式對外開市。自此,汕頭開始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安全的環境,逐漸超越了潮州城區,成為了粵東的經濟中心。

汕頭一度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上世紀30年代,汕頭港吞吐量僅次于上海、廣州,位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縱橫國際貿易舞臺的潮商,逐漸形成一支世界性的商業群落,經濟實力雄厚,影響力巨大。其濃厚的商幫文化,至今仍在世界貿易領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汕頭是全國聞名的僑鄉,在海外華僑甚多,與海外交往密切。遠在唐代時汕頭就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也是近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約計335萬人,歸僑、僑眷和港澳臺同胞家屬200多萬人,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坊間有言,“有海水處有華僑,有華僑處有潮人”。

正是因為與海外交往的獨特人緣、地緣、親緣優勢,1981年,汕頭被辟為經濟特區,成為我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汕頭在對外開放方面具有特殊的優越條件和巨大潛力。可以說,沒有眾多的華僑,就沒有汕頭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的設立,給汕頭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1992年,汕頭被評為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首批投資硬環境四十優”城市,1994年躋身為全國55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萬元的城市。1996年,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實力進行比較,汕頭名列第41位。

世紀之交的挑戰與機遇

自1998年以來,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汕頭市的經濟增長速度逐漸回落,城市發展進入低潮期。21世紀前兩年,是中國發展形勢突飛猛進的兩年,與同期其他城市快速發展相比,汕頭GDP的增長速度卻逐年下降。

縱觀汕頭開埠至今,城市發展經歷了兩起兩落。每一次,汕頭都因為外部賦予的獨特經濟發展優勢而迅速崛起,然而,一旦這種優勢惠及其他地區,汕頭就面臨衰落的危機。有專家分析,很明顯,空投而來的機遇并沒有在汕頭扎根發芽,沒有轉化成自身內在的優勢。

發展速度的放緩,讓汕頭在粵東的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重商輕工的傳統,更使得產業布局失衡,無法凝聚起實業強市的勢頭;珠三角與粵東、閩西南與內陸的交通瓶頸正在打破,對于有著地處“省尾國角”的相對區位優勢和通江達海的交通優勢的汕頭,其被邊緣化和被腹地化的危機更加嚴峻……這一切,給汕頭市在新世紀初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新世紀伊始,汕頭市決策層對城市發展和空間抉擇展開了廣泛而深刻的思考:如何在大珠三角(甚至泛珠三角)中尋找汕頭自身的坐標?如何搶占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先機,催生汕頭大工業時代的跨越式發展?如何爭奪閩粵贛版圖上的腹地“蛋糕”,拓展汕頭的影響范圍?如何整合空間,構筑強大的“大汕頭”并彰顯汕頭濱海城市的獨特風貌?

正視挑戰,方能顯見機遇——本世紀初,全球產業繼續向中國轉移,汕頭緊握“后發”優勢,發展前景良好。東南亞經歷金融風暴后開始復蘇,而汕頭在東南亞具有其他城市不可及的人緣優勢。臺海局勢緩和,汕頭港作為三通港的選擇之一無疑具有無與倫比的地緣優勢。在廣東省最近的發展規劃中,汕頭市被明確定位為粵東區域中心城市,獲得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明確城市定位,重估發展形勢

汕頭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區域發展競爭激烈——東接海峽西岸經濟區,西連珠三角,處在連接兩個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高地”之間,面臨著多重區域關系。

2004年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規劃一定程度上改寫了東南沿海的整個經濟形勢。位于珠三角的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也早是蓄勢待發,紛紛亮出各自的城市品牌與競爭戰略,如今更是掌握CEPA先機,力爭借先發效應“再分一杯濃羹”。香港、澳門對“大珠三角”概念的積極回應以及“泛珠三角”的提出,著實振奮了廣西、江西等其他省份和城市的發展激情。在此形勢下,汕頭應該如何定位,成為考驗決策層的難題。

汕頭在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將作為粵東經濟中心帶動周邊城鎮發展,在海峽經濟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粵東經濟圈的經濟中心的角色。汕頭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高潮中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大量的發展要求。

另外,汕頭在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方面大有可為。盡管目前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有面向粵北的趨勢,不過,汕頭擁有優良的制度環境、外向口岸和交通網絡,這些為珠三角的產業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著《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規劃意見2005—2010》的出臺,廣東省開始實施東西兩翼發展新戰略。汕頭市作為廣東省東翼的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已被省定位廣東五大石化基地之一,在廣東省東西兩翼發展戰略中,將被視為區域發展的主角。閩粵贛經濟協作區、海峽西岸城市經濟圈等合作區域要求汕頭發揮中心城市功能。

《汕頭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將汕頭市的城市性質定位于“國家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港口,粵東中心城市”。2005年,決策部門將汕頭的定位修正為“東南沿海重要的文化、休閑、貿易之都,以港口為依托的粵東中心城市,國家經濟特區”。最新的規劃更加強調科學發展,強調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社會發展的協調。

振翼騰飛,城市跨越正當時據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09年,汕頭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5.73億元,增長10.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8.54億元,增長1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91.9億元,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2.59億元,增長18.2%;出口總額40.16億美元,下降7.1%;中心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60元,分別增長8.8%和7.7%。生產總值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幅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廣東省地級市排名靠前。

此外,工業生產也保持著平穩較快增長。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33.66億元,增長14.1%。實施品牌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27件,省名牌產品18個,省出口名牌61個。獲“中國文具生產基地”稱號。主導制定國家標準、省地方標準9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專利授權3692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03億元,增長18.5%。玩具、服裝等特色優勢產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轉移工業園獲省認定為示范園區,成功競得5億元省產業轉移扶持資金,深圳龍崗(汕頭潮南)產業轉移工業園首期基礎配套設施基本完?成。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汕頭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加快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規劃建設東部城市經濟帶、工業經濟帶、生態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目前,汕頭市正竭力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參與《粵東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編制,加快修訂《汕頭經濟特區城市規劃條例》,理順城鄉規劃管理體制,加快鎮村規劃編制。
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汕頭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實施可持續發展、工業強市、以港興市、開放帶動、自主創新“五大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態型海濱城市,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使汕頭成為新時期最開放、最具活力、最宜居住創業的地區之一,成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經濟繁榮、法制完善、環境優美、僑鄉特色明顯、人民安居樂業的經濟特區,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示范市。

向東拓展打造濱海新城

汕頭市區地處韓江出海口,歷來臺風、暴雨多發,洪潮災害頻繁,城市防洪、防潮、防風、排澇任務繁重。另一方面,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土地資源匱乏已成為制約汕頭加快發展的主要瓶頸。規劃建設東部城市經濟帶,是破解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發展布局難題、增強城市防災抗災能力的重大舉措。

作為三大經濟帶重中之重的東部城市經濟帶,發展定位為:依托汕頭市,服務粵東、服務閩西南、服務贛東南,主動融入珠三角,主動融入粵港澳,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密切汕臺合作,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商務會展、服務外包、文化創意、濱海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和高尚住宅區,承接高新技術產業和總部經濟,建設新的城市中央商務區,建成世界有名、國內一流的生態型濱海新城。

東部城市經濟帶以河口治理、海堤建設為切入點,從汕頭港導流防沙堤至澄海萊蕪島,東西長13公里,南北縱深1.5-2.5公里,規劃建設百年一遇防洪潮海堤22.89公里、堤路結合高標準市政大道16公里,開發灘涂20平方公里,規劃定位為新城市中心區。

項目的實施,將大大提高城市防洪、防潮、排澇能力,有效緩解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矛盾,推動汕頭由內海灣城市向具有內外海灣特色的濱海城市轉變。

以港興市驅動臨港引擎
“粵東門戶,華南要沖”的地理區位,鑄就了汕頭因港而生的歷史,形成了汕頭港口與城市互動的發展軌跡。港口資源是汕頭市首要優勢資源。

汕頭港是國家規劃的全國沿海五大港群中25個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廣東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5個樞紐港之一。汕頭市按照“轉變老區功能,開辟新港區”的思路,實行多條腿走路,多元化投資,著力開辟珠池、廣澳、海門新港區,促進港口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汕頭港已形成老港區、珠池港區、馬山港區、廣澳港區、潮陽港區、澄海港區、南澳港區等七個港區的新局格,通過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底,全市港口500噸級以上生產泊位82個,其中萬噸泊位17個,通過能力達到2519萬噸。

汕頭市堅持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發展戰略,加快港口建設,形成東南沿海億噸深水大港和對臺航運的橋頭堡。通過港口規劃的實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運輸系統,強化汕頭港作為國家沿海主要港口的地位,有效提升港口的綜合競爭力。

據了解,汕頭市遠期規劃建設萬噸級泊位105個,通過能力約3.5億噸,集裝箱1800萬標箱。到2016年形成東南沿海現代化的億噸深水大港。按照現代化、專業化、大型化、集約化的要求,建設大型集裝箱、煤炭、原油等專業化碼頭,配套相關深水航道、防波堤等設施,促進港口建設與臨港工業發展的互動。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