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游島助推海南崛起
2009年的最后一天,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此時距“海南國際旅游島”概念的首次提出已近10年。新年甫過,海南正式踏上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征程,它需要用另一個10年來實現這一夢想。
《意見》提出,到2015年,海南“旅游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到2020年,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意見》站在全局的高度,明確了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六大戰略定位,即成為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萬事開頭難。2010年,作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起步之年,其意義不言而喻。1月初,中共海南省委五屆六次全會確定今年海南要集中力量辦好十件大事,其中包括舉辦首屆博鰲國際旅游論壇、研究落實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和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創新旅游產品、啟動一批大型旅游項目的前期工作和招商、建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組建旅游開發投融資平臺、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入開展城鄉衛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等方面,并將十件大事分解為90項具體任務,落實給有關部門和單位。
除了這十件大事,海南省委省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還包括十大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十大民生工程、十大高科技園區、十大工業項目等。這些與十件大事一起,形成五個“十大工程”,構成了今年海南國際旅游島起步跨越的綱領。
1月15日,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動員大會召開。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省旅游委等10個相關部門及海口、三亞等5個相關市縣主要負責人與省委省政府簽訂責任狀。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在動員講話時強調,責任狀就是軍令狀,“要么完成任務,要么讓開位置”,務求今年國際旅游島建設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這次會議標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全面啟動。
十年磨礪,“國際旅游島”終出鞘
早在2000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就率先提出了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構想。遲福林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提出國際旅游島的概念,是希望破解海南發展上的困局。海南在20年里曾經錯失了很多大開放、大發展的機遇。世紀之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海南迎來了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海南是一個島嶼,不開放就沒有出路。區域性的開放已經不現實,對外開放是一個必然的戰略選擇。遲福林認為,海南20年最大的經驗就是,“開放的程度就是發展的程度”。
的確,從1988年建省至今,海南的發展經歷了一系列風雨和波折,一度陷入困境,徘徊不前。進入新世紀,面對新形勢,中國這塊最大的經濟特區開始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2001年12月,中改院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建立海南國際旅游島(框架建議)》。“國際旅游島”的呼聲一直在中國的最南邊回響。
2007年,在海南省第五次黨代會上,“國際旅游島”的構想終于作為海南的重大決策、作為海南的戰略性發展目標提了出來。歷經繁復的籌劃、申報、調研、審批,歷經不斷的探討、論證、修改,從“國際旅游島綜合試驗區”到“國際旅游島”,每一步都顯得艱難而意義重大。這項發展戰略的成功推動與最終實現,離不開中央領導的密切關注與充分肯定。
2008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明確指出,海南要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提高旅游業國際化程度,努力使旅游業成為海南的支柱產業。2009年4月,溫總理視察海南時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要成為海南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并要求國家發改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系統性指導意見。2009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等22個國家部委單位,組成聯合調研組赴海南進行了實地調研,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國務院文件形式頒布。
旅游經濟,振興南海明珠
旅游——成為海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名片。與同緯度的美國夏威夷島,或是同在亞洲的印尼巴厘島和泰國普吉島這些已經聲名顯赫的“國際旅游島”相比,海南所擁有的旅游資源不相伯仲,然而發展程度卻只能望其項背。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之后,該國或該地區的旅游將進入轉型期,即從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型旅游轉變。2008年,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的海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國際旅游島”的定位也呼之欲出,順理成章。
如今的海南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的旅游接待體系。海南目前有導游9844人,與旅游業直接相關的從業人員超過16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的2%。2009年,海南接待游客2200萬人次,旅游收入206億元,21年來海南的游客增長了17倍,旅游收入增加了70倍。去年海南工業因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沒有完成年初財政預算,但全省的財政收入不降反升,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第三產業帶動稅收比重逐步提高,其中以旅游為主的服務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一半。
不過,旅游業能否作為一個區域的支柱產業,仍受到一些人質疑。按照傳統經驗,旅游業帶來的財政收入不會很高,從世界范圍看,很少有地方能依靠旅游業實現大增長。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產業發展方向,到底能把沒有經過工業化階段的海南經濟帶到何種水平?而發展旅游業本身的資金又如何保證?
對此,遲福林認為,首先,從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看,需求量增大的背景下,旅游業已經成為熱點,市場廣闊。其次,在拉動需求戰略下,以旅游為主導可以吸引外部投資。“在政策上放開了,就可以吸引投資來源。向社會民營資本開放,可以填補沒有工業化帶來的資金不足問題”。海南已經形成了旅游和相關服務業的初步格局。從數據來看,旅游房地產和相關服務業已經占了GDP的大頭,也成為了地方財政稅收就業的大頭。
三大看點,解讀政策優惠
對于國務院關于國際旅游島的批復意見,各大媒體競相解讀。有媒體分析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最大看點莫過于零關稅、免簽證和博彩業。然而事實上,這些政策實施的細節還在敲定中,尚需經各部委及國務院的最終審核批準。據透露,《國際旅游島建設總體規劃》將在1月底出爐。
免稅購物是國際旅游島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早在200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同意海南在海口、三亞、瓊海、萬寧四市開辦4家市內免稅店。據介紹,目前免稅店內銷售的產品類別包括洋煙、洋酒、化妝品、箱包、相機等,免稅后價格要低15%-20%,一些產品還可以達到降低40%的幅度。目前免稅店銷售對象是外籍人士及華僑和港澳臺同胞。據有關人士透露,國家財政部已經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調研,相關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相信有關離島免稅細則會很快出臺。
另外,國務院《意見》提出,海南將實行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此外,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設立旅游推介分支機構。
此外,關于海南是否會試水博彩業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意見》中“在海南試辦一些國際通行的旅游體育娛樂項目,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的表述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然而近日省委書記衛留成明確表示,海南絕不會像澳門一樣開設賭場,也不會有其他賭博產業。
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在回應此事時稱:“國務院這次在文件當中給我們明確了探索發展競猜型的體育彩票包括大型國際賽事的即開彩票,這是在彩票方面為豐富海南旅游娛樂的產品給我們開了一個政策口子,是帶探索性的。既然是探索性的,相比于其他地區就有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個空間絕不意味著要突破國家的現行法律在這方面的有關規定。”
房價高漲,海南再受考驗
近日來,海南的房價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2010年中央采取措施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的大背景下,海南房價一路飆升尤其引人注目。在國務院《意見》發布后幾天,就有媒體披露海南三亞的房價在一日之內上漲了2000元,對此,省長羅保銘表示,雖然在島外需求的推動下,這幾年海南的旅游房地產總體是上升的,但并沒有媒體報道的那么兇。
歷史上,海南曾遭受過房地產泡沫之害。建省之初,海南辦經濟特區的“利好”一度引發房地產泡沫。1993年,國家進行宏觀調控,800多億元資產化為500余座“爛尾樓”,讓海南困擾許久。遲福林直言,“國際旅游島能不能做好,關鍵要看房地產業能不能穩定持續地發展,如果瘋炒一陣房地產,最后造成房地產新一輪泡沫的話,國際旅游島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是失敗的結局。”
遲福林的擔心不無道理,在全國房價一片上漲聲中,海南的房地產投資熱潮異常洶涌。據了解,在“國際旅游島”戰略的刺激下,從海口到三亞595公里的黃金海岸線上,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旅游地產項目星羅棋布。魯能、萬科等大型房產商,紛紛在海南大手筆圈地,一線海景土地資源日益緊俏。1月11日,國際旅游島海上地標——三亞鳳凰島全球發售,6.5萬元/平方米的均價,引領海南房價的新高度。
針對目前各地投資商蜂涌而至,為防止海南房地產開發出現新的泡沫,衛留成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制定完成并得到國務院批準之前,暫停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土地開發項目。他說,如果不按科學規劃亂開發,破壞了環境和資源,就違背了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宗旨,就是對海南人民不負責任。
其實從這次《意見》中可以看出,中央關于房地產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和當初出現的泡沫不同,文件中已經明確表明鼓勵和支持與旅游業相適應的房地產業,加強產權式酒店開發建設,鼓勵發展家庭經營、房屋租賃經營,加強保障性住房等。
統籌城鄉,促進資源整合
《意見》中特別提到,海南要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市和城鎮落戶條件。《意見》指出海南應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發展條件,科學確定功能分區,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設置,加強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增強綜合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充分發揮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的優勢,加快發展特色縣域經濟,扶持重點小城鎮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鎮;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市和城鎮落戶條件。
遲福林也指出,國際旅游島的發展空間取決于全島資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現在18個市縣的城鄉格局,不利于旅游資源的整合。海南必須通過城鄉一體化與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緊密結合,打破體制束縛和行政壁壘,以城鄉旅游資源整合、優化為重點和突破口,帶動城鄉經濟一體化、社會一體化、行政一體化,從而走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城鄉一體化之路。
2007年,海南的城市化率為47.2%,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考慮到2003年瓊山并入海口,2004年農墾農場人口計入城鎮等統計因素,海南城市化水平實際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海南的農業資源、土地資源、旅游資源、生態資源等獨特資源主要分布在廣大農村腹地。在城鄉分治的體制格局下,生產要素流向中心城市。在缺乏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情況下,農村資源的開發水平遠低于城市,同時資源價值也遠低于城市。
據悉,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完成編制《海南省城鄉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正按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抓緊編制《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規劃》。為促進資源整合與利用,海南省還確立了加快西部地區開發建設的方針。海南西部地區是新型工業和能源工業集中布局、港口資源集中布局、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和旅游業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擁有洋浦經濟開發區、洋浦保稅港區等政策優勢。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新形勢下,加快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是實現海南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低碳,倡導持續發展
“綠色、環保、低碳、健康”——出席長江年度論壇的衛留成用這8個字描繪了國際旅游島的基本標準。他說,建設國際旅游島是通過保護環境,發展旅游帶動現代服務業,使第三產業成為海南的主導產業,進而推動海南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走一條強島富民的科學發展道路。
建設國際旅游島,正是突出了海南省的環境優勢、資源優勢、氣候優勢。1月6日,在“海南國際旅游島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衛留成、省長羅保銘通過中外媒體,向世界做出了“綠色承諾”——海南省不但有漂亮的海灘,而且有60%的森林覆蓋率,有上千萬畝的原始熱帶雨林;有130萬左右的黎族、苗族和回族同胞,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衛留成表示,海南省在規劃和開發旅游產品、旅游精品線路時,不但要考慮到山海相連,突出本地的民族特色,同時還要把遍布全島的溫泉和比較有特色的高爾夫旅游等作為亮點。
從現實情況看,海南的環境保護壓力巨大。衛留成說:“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重要或者說主要內容。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海南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和前提。”
在近日召開的“海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衛留成再次強調,生態就是發展的本錢和優勢,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新型工業、新型制造業、房地產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謀劃產業布局,形成富有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結構。省長羅保銘也表示,對于生態環保問題,應在保護與開發并舉上綜合發力,努力在發展清潔能源、低碳經濟上有所作為;要加快發展綠色安全優質農業,加快建設核電,發展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要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推廣新型材料,提升節能減排水平,推動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