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生物效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所謂環境生物效應,是指各種環境因素變化而導致生態系統變異的效果。環境生物效應所導致的后果在時間上有長有短、程度上也有重有輕。這關系到人和生物的生存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這種效應的機理及其反應過程的研究,以保護人類健康及生物和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北美死湖事件】
20世紀50、60年代,隨著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成為了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據當時相關部門統計,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這兩個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多達2500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
很快,飄散在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便導致這兩個國家的一些地區出現了一場生態災難。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美國受酸雨影響的水域達3.6萬平方公里,23個州的17059個湖泊有9400個酸化變質。最強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亞洲,酸度值(pH)1.4。紐約州阿迪龍達克山區,1930年只有4%的湖無魚,1975年近50%的湖泊無魚,其中200個是死湖,聽不見蛙聲,死一般寂靜。加拿大受酸雨影響的水域也達5.2萬平方公里,5000多個湖泊明顯酸化。多倫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藩茄汁還要酸,安大略省薩德伯里周圍1500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時至今日,人們對這場生態災難仍記憶猶新。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位于前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凌晨,電站人員在按計劃對第4機組進行停機檢查時,由于多次違反操作規程,導致反應堆能量增加。很快,核反應堆便熔化燃燒,發生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用來滅火的水和化學劑,瞬間即被蒸發。
核泄漏過程持續了10天,核反應堆泄漏出的大量鍶、銫、钚等放射性物質散到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事故發生20天后,核反應堆中心的溫度仍然高達攝氏270度。據估算,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后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于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讓白俄羅斯共和國損失了20%的農業用地,220萬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個村鎮人去屋空。30公里以外的“安全區”也不安全,癌癥患者、兒童甲狀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劇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體農莊,20%的小豬生下來也發現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癥都被稱為“切爾諾貝利綜合癥”。據專家估計,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后果將延續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