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二局副局長 張一帆
【個人檔案】
張一帆——國家開發銀行評審二局副局長
曾在機械工業部、國家機電輕紡投資公司工作,有著10多年基本建設投資、融資的管理經驗;1994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以來,一直從事金融工作。熟悉和擅長銀行信貸評審業務和管理工作,曾組織開展多個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中長期貸款評審業務工作,有比較豐富的工業領域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評審經驗。
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國務院直接領導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多年來一直大力支持“兩基一支”(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持產業)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在支持我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改善民生的支撐條件,有利于改進城市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化發展進程,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起到先導作用。經驗證明,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適度超前;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每增加1元,GDP就增加2.4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至2007年,城鎮總人口年均增加1453萬人,這使得對城鎮配套公共基礎設施的需求顯得更為重要。另外,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出行、居家、休閑等方面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也增加了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壓力。我國4萬億元的內需投資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占有相當的份額。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達到城鄉共同發展繁榮,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剛剛閉幕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因此,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國計民生、意義重大。
開發銀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實踐
開發銀行以“增強國力,改善民生”為己任,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為緩解公共基礎設施領域融資瓶頸、促進城市化、城鎮化和諧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到08年9月底,我行共向同城化、城鄉一體化、環境綜合治理、棚戶區改造與低收入住房建設、城市文化保護等領域,累計承諾貸款21295億元,貸款余額為6478億元,預期損失率、不良貸款率均較低,總體資產質量較好。重點支持了遼寧棚戶區改造、沈撫同城化、長沙棚戶區改造與環境綜合整治、蘇州環古城保護、成都城鄉一體化、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等重大項目。
在實踐,開發銀行堅持規劃先行,把金融融資優勢和各地政府組織優勢相結合,通過財務顧問等服務,根據未來承載的人口、土地、資源、環境等承載力,推動規劃編制。區分項目特點,采取不同的融資模式,完善信用結構,促進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建設。
開發銀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模式,在中國與新加坡合資建設的蘇州工業園區項目上得以成功實踐: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合作的一個重要項目,于1994年5月破土動工,經過14年建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實現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700多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40萬個;2007年實現GDP836億元,財政收入76億元,進出口569億美元,現已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科技工業園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從1994年至2000年整整6年的項目建設中,由于缺乏一個完整的投融資體制和成熟的融資平臺,園區開發進程十分緩慢。2000年開發銀行介入后,與園區共同堅持以“先規劃后建設”為核心理念,根據園區規劃和建設進度,開發銀行制定了科學的項目融資規劃。從2000年開始,開發銀行先后向園區承諾了四期貸款,累計發放額近150億元,占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的1/3,成為名副其實的園區開發建設的主力銀行,開發銀行成功的投融資方式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在園區創新能力提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設立“創業投資基金”。2003年開發銀行與園區創業投資公司合作,設立了10億元的創投引導基金、3億元的種子期創投基金、1.5億美元的中-以基金,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社會資金參與創業投資。2003和2005年開發銀行先后承銷發行了兩期園區共計22億元企業債券,實現了以債券上市為標志的從政府入口到市場出口的轉化。
推動我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衰退,也使我國宏觀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受到重大影響,對公共基礎設施貸款業務會造成一定的潛在影響。而08年11月份,國家及時果斷采取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政策,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也為我行公共基礎設施業務健康發展、拉動內需提供了機遇。
同時,應該看到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具有投入量大、建設周期長、沉淀成本高等特點,并且作為基礎設施資金主要來源的政府財政的增長速度卻遠遠跟不上基礎設施資金需求的增長。這些使得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資金缺乏的問題尤為突出,需要以中長期信用為主的金融機構運用發展、創新的思維去探索符合實際的化解融資瓶頸措施。一是重點支持領域。以支持區域展,促進產業調整、產業升級,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支持城際整合、同城化、城市群、帶的發展,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以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推動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以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市社會化發展。二是優化融資載體。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積極推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體制改革,促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行業的市場化進程,鼓勵投資主體多元化;繼續發揮政府對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與建設的組織監督管理作用;進一步做大做強融資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