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星斗
【個人檔案】
現任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1978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原名華中工學院),1985年研究生畢業,1999年被評為教授。著有《問題中國》、《古典式管理概論》等。中國問題學創始人,民生經濟學家。
蒙代爾主張給每個中國人發1百元錢以增加消費,后來他又改為全國發1萬億,人均8百元。蒙代爾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信口開河,嘩眾取寵。人均發1百元,全國1000多億,相對于全國十多萬億的消費沒有什么影響;發1萬億,錢從哪里來?要知道,全國投資4萬億,拉動內需,其中中央政府財政投入的很少,主要依靠各級政府和民間投資,并沒有4萬億的。
閑錢放那兒,更拿不出1萬億的閑錢發給國民。甚至有人主張人均發幾千元,這是隨意的說法。我也愿意國家白給我幾千元,但是中國13億人,需要幾萬億的資金,而中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也才5萬多億元,錢全部分掉恐怕也不夠,那么我們的國防、教育等都不搞了,國家解散算了。所以,主張每人發幾千塊錢是胡說八道。
分錢發券肯定能夠贏得老百姓的支持,是收買民心的好辦法,但它不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辦法。我們主張國有企業進行社會分紅,把全民所有企業的利益還給全民,但是我們不主張拿國家財政資金進行社會分紅。而且發錢發券,是否有效率,是否公平?
與其發錢發券,不如完善社會保障、投資民生事業。發錢發券,只適用于一些小國、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社會保障、基礎設施都很完善,他們有錢沒有地方花,所謂“流動性過?!薄V袊荒苷粘l達國家。我們的基礎設施很落后,中國目前擁有鐵路8萬多公里,只有美國的1/4,投資于基礎設施是正確的。我們的社會保障很不健全,全國60%—70%的人口沒有象樣的醫療、養老等保險。我們的資金有限,因此大量地引進外資。有限的資金就應當用在刀刃上。
投資民生事業、完善社會保障,消除人們不敢花錢的顧慮,既可拉動消費,又可以實現社會公平;既可刺激內需,又可以解決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民生困境、就業難題,因此它更有效率。
中國人總體上來看不是沒錢,而是社會保障落后,不敢花錢。中國的儲蓄率高達48%,銀行有10來萬億的居民存款。啟動消費主要是激活銀行10多萬億、人均上萬元的儲蓄,而不是依靠人均發1百、幾百元,可謂九牛一毛來啟動消費。發錢發券對于拉動消費的作用很小,適合于小國,對中國來說意義不大。
吃光喝光固然帶動消費,如公款吃喝也可以帶動消費,但效率太低,浪費太大,也不公平。
發錢本來是為了幫助窮人,但平均主義發100元,反而不公平。普通民眾拿100元錢也沒有什么意義,中國的恩格爾系數在50%以下,絕大多數人并不缺少吃喝。對于富人,發100元錢只會成為他的笑柄。
國家應該把錢用于幫助工薪階層、救助弱勢群體上,真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敢于花錢,才能真正拉動內需,而不是依靠平均主義來恢復人們的消費信心。
有人說,中國的消費率低,需要通過發錢振興消費。的確,2007年中國的消費率只有35%,是美國的一半,確實很低。解決它的辦法一是完善社會保障,釋放銀行巨額存款。光發錢,是難以提高消費率的,日本1999年全民發錢,結果60%的人把錢存起來了。二是逐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我們的工資率太低,只有11%,所以要提高工資水平。提高工資與發錢發券完全是兩碼事,前者經過了勞動、創造財富的過程然后分配,后者沒有創造財富;前者是每月的收入都提高了,后者是一次性發一百或者幾百元,作用遠遠不如漲工資對于消費的作用大。不勞動而發錢發券,雖然帶動了消費,但是沒有勞動、沒有創造財富,是低效率的。譬如一個家庭,有限的資金是用于買魚苗、樹苗致富?還是讓兒女消費、分光吃光?顯然,應當選擇前者,除非你家已經是一個大富翁。所以,與其發錢,不如提高工資,不如完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等社會保障體系。
國家應當考慮為全國的老年農民發放退休金,或者給農民和沒有退休金的城市居民發放養老津貼。我估算了一下,一年大概需要2000多億元。
國家應當擴大農村低保覆蓋范圍,提高低保水平。目前,我國農村的低保只覆蓋了2%-3%的人口,現在提高到20%-30%的人口比例也不為過,那么農村低保的投入要從目前的幾十億元提高到幾百億元。城市的低保投入也應當從一兩百億元提高到四五百億。
目前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給每人補貼50元,全國共補貼三四百億元,以后可否補貼到1000億元,以提高農民看病的報銷標準。
這些方面,中國都需要花大量的錢。提供養老保障、提高低保標準、擴大低保覆蓋范圍、完善醫療保障,對于普通百姓、弱勢群體來說,意義更大。
總體上來看,中國人不缺100元錢,中國有十多萬億居民儲蓄,人均儲蓄上萬元,但中國缺少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產品。改善公共產品好過發錢發券。
與其發錢發券,也不如投資基礎設施,改善就業。投資基礎設施,還可帶動投資品如機器設備的消費,還可解決就業,可謂一份錢發揮了多種用途。中國還應當花更多的錢用于在職培訓、技術培訓,增強老百姓賺錢的能力。美國每年要花上千億美元用于技術培訓。
總之,中國人擁有人均上萬元存款,總體上來說不缺100元錢,即使對于貧困人口,稀缺的也主要是醫療養老低保教育等公共產品。只有解除了人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后顧之憂,老百姓才會放心大膽地花錢,才能啟動消費。同時,中國投資于民生、社保、基礎工程,既完善了民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又可帶動消費品投資品的需求,還可以通過投入來改善產業結構、緩解基礎設施供應緊張的狀況,可謂一石多鳥。合理的投入既帶來了效率,也實現了公平,救助了弱勢群體。
經濟學家可以嘩眾取寵,但是負責任的政治家、成熟的公共政策必須高瞻遠矚,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地實現效率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