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張頤武日前結合個人的閱讀體會,推薦了五本值得一讀的好書。他說:“好書當然有許多不同標準,在我看來,好書一是有趣,二是有用,三是有理,多看這樣的書就可以讓我們頭腦清楚,見識明達,感受敏銳。”
第一本是陳舜臣的《中國歷史風云錄》。這是一位日本華裔作家寫的有關中國歷史的書。作者的特殊身份賦予了該書一個獨特視角,而他對中國歷史的了然于胸,也使其能夠深入到歷史的深處去思考和觀察,舉重若輕地書寫了中國幾千年的厚重歷史。這部書簡明生動、趣味盎然,既將歷史的脈絡講得清晰,也有許多諸如“宋太祖是明君嗎”“朱元璋緣何施行文字獄”等掌故,還有他對于歷史人物的心理分析,饒有興味。讀這部書,可以比較輕松地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脈絡,了解王朝興替的歷程,讓人有醍醐灌頂、豁然明朗之感。
第二本是王蒙的《老子的幫助》。這是王蒙闡釋中國經典《老子》的一部書。書中,王蒙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經典對話,在深入經典的同時獲得自己的獨特角度。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不僅把老子智慧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得非常精彩,而且行文生動活潑,讀后一定能體會到老子的智慧、從容、鎮定、抗逆等,讓人難忘。
第三本是霍金的《大設計》。這本書是霍金在《時間簡史》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結了霍金多年來對科學和哲學的思考成果。書中,霍金深入淺出地向普通讀者介紹宇宙的秘密,涉及了宇宙的起源和未來以及人在宇宙之中的位置,讓我們對于宇宙、人生有更深的了解,看后對于世界和自己會有一個更大的視角。
第四本是朱自清的《語文影及其他》。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雜文集。在這部雜文集里,作者從日常生活的語言出發,精細地剖析其中的奧妙。我們自己習焉不察的東西,朱自清先生能夠發現其問題。并且,他發現了問題不僅僅給予簡單的評價,而是洞見隱藏其后的日常生活中的某種高度真實。這種真實讓我們意識到,語言與實在、能指和所指間的實實在在的距離。語言在表達實在的同時,也遮蔽它。或者說,現實只有通過語言來呈現,但一旦經過了語言的覆蓋,我們也就再也無法接觸到那個現實了。朱自清先生討論“聊天”,縱論“很好”,拆解“說話”與“沉默”的微妙的互相依存、互相聯系的情狀,無不處處見出細致的體察和深入的理解。
第五本是赫拉利的《今日簡史》。這本書是《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姊妹篇。這三部書都值得讀,讓人對自己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知。這部人類史,并不強調歷史細節,而是從人性的角度對人類如何走到今天進行深入的思考。作者在寫作中引入了許多基因歷史研究的成果,對于人類社會構成的理解和分析,對人的生活習性和文化的理解都有獨到的角度,對于我們不簡單化地理解和思考人性大有裨益。和過去的歷史觀念很不相同的地方是,這一“簡史三部曲”把人類的歷史更加宏觀化了,都是吸收了基因歷史研究和宇宙與地球生成的新觀念,都從地球和人的起源講起,從人類走出非洲之后的演化到文明的發展做分析,具體的史實相對簡略,讓人通過文明演進認識自己,著力把不同文明的變化從大脈絡上“打通”。讀完這三部曲,我們能從宏觀歷史中更深地理解人性和世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