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4 11:29:27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林 琳
9月12日,《半月談》刊發的報道顯示,在基層一些地方,出現一股工作剛開展就急于總結成績、炮制典型,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的歪風。比如,中部某縣文化扶貧,工作剛啟動,就憑借“漂亮”的材料爭取到相關市級現場工作會舉辦資格,甚至打造成“XX模式”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南方某縣的脫貧典型村,之所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為各種好政策、好項目都集中在這一個村……
“速成典型”“盆栽典型”,說白了,就是拔苗助長樹出來的典型,只供欣賞、中看不中用。而其目的也很明確,奪人眼球,裝點地方的“門面”,贏得后續的好評和“政績”。
為什么“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會冒頭?因為有些人進步心切,總想做出些成績、整出點不尋常的動靜,由此受到重視、累積“資本”,這本身沒啥錯。但問題是有些人作風浮躁、好大喜功,沒有耐心、也不愿意去扎扎實實推進工作,畢竟那樣既費時費力,一時又看不出太多成效,所以就選擇了走捷徑、“高效”地出“政績”。
這種現象的背后也有基層官員考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嚴謹的因素。一來,“下頭一根針,上面千條線”,在人力、財力都有限的情況下,不太可能平均用力、全面撒網,有些人覺得,樹典型能“事半功倍”地應付任務和檢查;二來,有些牛皮吹上天、懂包裝會造假的人,確實因為“政績”突出被提拔了,如此“示范”之下無疑會有一些人效仿。
表面看,“速成典型”和“盆景典型”的確做了事——錢花了、會開了、材料寫了、典型樹了。但是,這種做事比不做事,危害更大。以扶貧為例,原本應該配置給各地的好資源、好機會,都給了一個地方,其結果只能加劇地區發展不均衡,拉大貧富差距,這與我們的脫貧攻堅、和諧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
嚴重的是,如果會“吹”的孩子有奶吃,“一根筋”扎扎實實工作的反而被冷落,那么最終只會劣幣驅逐良幣。而還沒做事就開始湊材料、樹典型,牛皮吹大了,只能用謊言去證明謊言。泡泡越吹越大,早晚有撐破的時候。如果各地都在投機取巧上“比拼趕幫超”,必將助長形式主義、弄虛作假之風,嚴重污染健康的官場風氣及社會風氣。
說到底,“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本質即造假和形式主義。相較以往那些只走過場、不做實事的形式主義而言,上述做法可謂“努力地做事、認真地走過場”。
時下,應該警惕類似形式主義的新花樣、新變種。比如,有的地方對河長巡河的頻次有要求,于是河長帶領諸多同志巡河,一次帶上幾套衣服,換一套衣服拍一張照,巡一次當好幾次……
事實上,我們缺少的從來不是耍小聰明、動輒“戲精”上身的官員,而恰恰是一些“笨笨的”,踏踏實實工作、不會造假也不屑造假的老實人。
全國各地都在鼓勵創新,在為官做事上,各地也要努力創新,“不走尋常路”,但前提是不能動歪腦筋、走歧路。百姓更希望各地官員能腳踏實地、心無雜念、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路,而不是總想著走捷徑、抄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