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日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第三十一次月度例會召開,會議主題為“新時期如何擴大內需”。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博智宏觀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城市化委員會委員曹遠征出席會議并發表評論。
發言全文如下:
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必須深刻理解。從全球看中美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也是儲蓄率的問題。中國儲蓄率過高從而投資率高,產品出口,貨物貿易順差大。美國儲蓄率低從而消費率高,產品進口,貨物貿易逆差大。這個順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從中國進口儲蓄率,是全球化下經濟不平衡的產物,并因此構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背景。事實上,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人們已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無論在G20、APEC,還是在其他國際場合,全球經濟再平衡始終是中心議題之一。
十年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意識到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為此提出,兩個提高、兩個同步。提高工資收入的比重,并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于GDP增長相同步。并因此,在2020年GDP翻番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翻番。
從“十二五”計劃到現在七年來,情況已在發生預期的變化。從2009年開始,中國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開始超過GDP,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是8%左右,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大概是10%以上。從這個角度來看,2010年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可以實現的,而農民收入應該是已經翻番了。目前,中國零售商品總額已經接近美國,預計2018年將會略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國是產業部門最全的國家。而中國的13億人口的收入層次又是分布非常之廣。因此,每個產業都有增長的機會。只要低收入階層、中收入階層、高收入階層收入都在增長,它的需求拉動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大家都說產能過剩。但是電視機不過剩,冰箱不過剩,洗衣機不過剩,汽車不過剩,手機不過剩,最大消費群體是農村。一直在說的房地產去庫存,結果發現中國發展最快的是裝修行業和家具行業,每年增長30%,而且最大的消費群體還是農村,因為農民收入在持續增長。電視機行業是中國非常傳統的行業,TCL董事長李東升告訴我,TCL的電視機不僅覆蓋低端,也覆蓋高端,同時海外銷售比重日趨提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消費市場的支撐,使他們有能力向海外擴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任何一個行業以國內為基礎,行業是可以延伸的、可以成長的。因此,無論從短期宏觀經濟穩定,還是長期的產業成長的角度看,擴大內需尤其消費需求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此同時,還需要著重說明一點,在上世紀80年代日美貿易戰時,因日本人口和國土面積所決定的國內市場狹小,內需潛力不足,從而沒有戰略回旋的余地,成為日本“失去的十年”的背景。相形之下,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戰略縱深,如果這一成長的市場為世界分享,將會重新塑造全球化的格局,全球治理也有可能邁入G2的時代。
如果從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觀察內需,尤其是消費,經濟政策的立足點似應發生戰略性調整,反映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全面支持居民收入增長。這既包括農村建設用地平等入市以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農民工市民化以提高農民收入預期并擴大邊際消費傾向外,還應將收入分配政策提到議事日程,其中政府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具有升高的趨勢值得關注。降低宏觀稅賦,不應僅僅從供給角度考慮降成本,還應從需求角度考慮提高居民收入。
第二,從改革入手,大力發展民生性服務業。目前,中國人均GDP已超8000美元。從國際經驗看,此時是產業結構向服務轉型的關鍵時期。其實,在中國也表現出來了,就學難,就醫難就是證明。在財政投入方向上,與其投資鐵公基,不如多辦幼兒園。更為重要的是,要從改革入手來發展服務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曾經工作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有一句順口溜“哪短缺、哪排隊、哪就需要改革”,因此包括事業單位改革,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等應適時加快推進。
第三,推動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健全社會安全網。這對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尤其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十分重要。從中國未來發展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社保缺口將成為治國理政的重大挑戰。但與此同時,中國有龐大的國有資產,成為應對挑戰的充足資源。問題是現有的國有資產流動性不強,資源是潛在的,并未完全成為現實的優勢。把國有資產推到可變現狀態,以備不時之需就成為戰略安排的重要選項。從這個角度來說,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加快推進。如果國有資產的收益和國有企業的股權可以進社保,對支持消費是有極其重要作用的。因此無論是從長期還是從短期來看,都應該早做準備。(信息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