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活,人們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人們居住在城市。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各個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逐漸彰顯出不同的城市特色,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共產黨十六大、十七大劃時代地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并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等確立為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任務。1月6日,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正式啟動了“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委員會將重點關注我國城市化的熱點區域(城市群)、熱點城市、特色城鎮和特色企業、建筑工程、建筑技術等。根據工作實際,委員會正陸續組織有關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新聞媒體人士進行深入調研,總結這些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經驗與教訓,探討城市發展前景,共商我國城市化發展戰略。
在中國的城市之林中,江蘇徐州、山東東營、北京昌平、廣東惠州、浙江義烏等城市,以其各自的地域特征、自身的活力和文化特色,成為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的首批重點關注城市。
徐州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今天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大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東營盡管建市不到25年,卻讓荒涼貧瘠的鹽堿地變成了一座新興的石油城市;昌平作為首都的經濟腹地,為首都北京幾十萬人口的轉移和部分產業的轉移做出了貢獻,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城市;義烏改革開放來,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惠州素有“僑鄉”之稱,目標是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性中心城市,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主的制造業基地……這些城市只是我國眾多城市中的代表。
本期將從城市概貌、城市建設、城市化進程、城市資源等予以簡要的圖文展示。下一步,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將深入這些城市進行調研與分析,在與政府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充分對話交流、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競爭力、產業與資源優勢、城市發展的定位與構想、城市化進程及經驗。對城市形象進行全方位展示,對政府班子、領導、企業家的風采、智囊團的智慧予以體現,對城市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推介。
根據所關注城市的需求和實際情況,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將集合專家學者的智慧,開展城市化的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特別是代表性城市、小城鎮的專題研究,組織專家團考察城市,為城市規劃與建設出謀獻策。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將整合委員會的媒體資源,依據城市的亮點,策劃不同的新聞選題和專題,對其成功經驗與做法進行推廣,用新聞輿論的影響力,形成強大的媒體宣傳推廣攻勢,強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促進城市招商引資。
另外,還將選擇重點城市組織年度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以及相關的國際會議,提升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響力,進一步強化城市的品牌,增強投資的吸引力
江蘇徐州
關注理由 6000多年的燦爛文化,4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使徐州這座城市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名城古韻悠遠。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歷代統治者都將徐州作為軍事要地,也讓徐州贏得“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斗幾千秋”的盛名。
今天,徐州是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是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大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重要“十字路口”。2007年11月14日,《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年—2020年)》獲國務院批復!這必將助力徐州加速騰飛!
城市檔案 地處江蘇省西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現轄云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個區,新沂、邳州2個縣級市和銅山、沛縣、豐縣、睢寧4個縣。全市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867.16萬人,其中市區面積963平方公里,總人口149.34萬人。
城市化進程 2007年全市城市化率達到4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新城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18條主要道路建成通車,道路綠化基本完成。建成農村公路7000公里,縣鎮村公路基本通達成網。2007年底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6210公頃,比上年提高30%。
城市定位 1、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2、隴海蘭新經濟帶東部、淮海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3、以兩漢文化為主要特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綜合實力 初步測算,2007年全市實現GDP1679.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3%,發展速度創11年來新高,連續兩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均GDP達到19221元,在2006年超過2000美元的基礎上,2007年超過2500美元,達到2631美元(按現行匯率計算),實現四年翻番,居蘇北第1位。
城市資源 徐州作為漢文化發源地,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著稱。獅子山楚王陵為重大考古發現;中央電視臺以漢文化為特色在徐州建立了漢城景地。
作為聞名世界的戰爭城市,徐州古有九里山古戰場,今有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陵園。而以云龍山水、泉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風景區,則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是江蘇省著名的風景勝地……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產地,是江蘇省和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擁有機械、建材、化工、食品四大類支柱產業;同時又是國家和江蘇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盛產小麥、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
山東東營
關注理由 和許多有悠久歷史的城市相比,東營這個城市似乎沒有優勢,因為它建市只有25年。但因為年輕,東營沒有歷史的包袱,由一片荒涼貧瘠的鹽堿地變成一座新興的石油城市。在國家“十五”規劃提出的“發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的戰略中,東營市成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如今,東營力爭成為國家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試點,并要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
城市檔案 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入海口。全市轄東營、河口兩區和廣饒、利津、墾利三縣,行政區面積8053平方公里,人口180萬。
城市化進程 1983年10月15日,為適應石油工業發展,東營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成為省轄地級市。近25年來,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57.4%,力爭五年內城鎮化率達到65%。
東營境內等級公路通車里程486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6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鐵路與膠濟、京九線貫通,貫穿境內的黃大鐵路正在加快推進;東營機場開通了至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線;東營港正在擴建3萬噸級散雜貨通用泊位,形成了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
城市化進程 1983年10月15日,為適應石油工業發展,東營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成為省轄地級市。近25年來,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57.4%,力爭五年內城鎮化率達到65%。
東營境內等級公路通車里程486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6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鐵路與膠濟、京九線貫通,貫穿境內的黃大鐵路正在加快推進;東營機場開通了至北京、上海、西安的航線;東營港正在擴建3萬噸級散雜貨通用泊位,形成了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
城市定位 生態之城,石油之城,黃河水城。城市目標是2010年,要建成生態市;2020年,建成全國最具活力的生態文明示范區。
綜合實力 據測算,2007年全市生產總值1650億元,比2002年增長1.2倍;境內財政總收入339.7億元,增長1.9倍,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0.1億元,增長2.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億元,增長1.1倍。城鄉居民收入增加較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44元增加到18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166元增加到5810元。
城市資源 土地面積80.5萬公頃,尚有35萬公頃待開發利用,加上黃河不斷填海造陸,使這里成為中國東部后備土地資源最多、開發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地下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黃河入海口附近,是中國暖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南部主要景點有孫武園、南宋大殿、柏寢臺、傅家遺址等。北部為黃河沖積的近代三角洲平原,有堪稱曠世奇景的“黃龍入海”、濕地景觀和海灘景觀。有亞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鵝湖,還有新落成的“黃河水體紀念碑”。
北京昌平
關注理由 北京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郊區作為首都的經濟腹地,對北京的城市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昌平撤縣設區以來,經過短短幾年的建設,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社會發展更加和諧,新城發展和城市化進程較快,提出的“強二興三優一”的產業發展思路,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首都北京幾十萬人口的轉移和部分產業轉移做出了貢獻,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城市。
城市檔案 地處北京市西北郊,東臨順義區,南與朝陽、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北與延慶、懷柔相連。昌平區行政區劃為區、鎮、村三級行政管理,現有馬池口鎮、沙河鎮、流村鎮、東小口鎮17鎮。昌平區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2005年全區戶籍人口48.2萬人,常住人口78.2萬人。
城市化進程 2005年全區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1%,表明昌平區已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
城市定位 2004年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昌平被確定為“城市發展新區”。城市功能定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北京西北部的重要節點;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要地;承擔首都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研發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承載首都產業和人口轉移的重要區域;承載首都旅游、休閑、會展、高教等功能的重要區域。
綜合實力 2007年,昌平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260億元,同比增長16%。區域稅收和地方財政收入再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78.3億元和21.2億元,增長58.5%和2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到18874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37元,增長11.7%。
城市資源 境內地理形勢優越,土地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昌平西北山地有豐富的礦產和各種灰、沙石料,特別是花崗石、白云石、大理石、石英石和各種色石是地材、玻璃的優質原料。境內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小湯山地熱溫泉久負盛名。近年又開發了以蔬菜生產為主的地熱溫室。
全區有文物保護單位7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二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處5處。目前已基本構成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現代娛樂、康復療養、休閑度假、知識博覽、民俗風情、觀光農業八大旅游系列產品體系。
廣東惠州
關注理由 在我國南方,有這樣一座城市:在古代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在當代,它又是我國最著名的僑鄉。目前,這座城市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汽車音響、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2002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在該城市動工建設。這就是廣東省惠州市。
城市檔案 惠州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共有常住人口300余萬人。
城市化進程 2000年,惠州的城市化率已達到51.68%。改革開放以來,它培育出了TCL、德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德賽數碼龍音響、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美國可口可樂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并存,電子信息制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
城市定位 珠江三角洲地區性中心城市,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主的制造業基地。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后的惠州市行政區劃調整,使惠州市區面積擴大近7倍,城市也從沿江城市轉變為沿海城市。
綜合實力 在2005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排行榜上,惠州名列第44位。2007年惠州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超1000億元;招商引資項目合同總額超1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全省首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一倍,增幅僅次于汕尾和潮州,居廣東省第3位。
城市資源 惠州具有較為豐富的水、海洋、石油等資源。澳頭港是廣東省一等漁港,也是廣東省八大漁港之一。惠州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其主要景點有惠州西湖、平海古城、南昆山國家森林公園、龍門溫泉、天堂湖、羅浮山和藍田瑤族風情等,深得中外游客的喜愛。
關注理由 在中國,有一座城市被人們稱為“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它雖僅有50余平方公里,卻擁有工業企業1.5萬余家,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占世界生產總量40%的電子鐘表,占全國70%的飾品、40%的拉鏈、35%的襪子;世界最大的襪廠,國內最大的易拉罐生產企業、圓珠筆芯生產企業、織帶生產企業……它就是浙江義烏。
城市檔案 義烏位于金衢盆地東部。東鄰東陽,南界永康、武義,西連金華、蘭溪,北接諸暨、浦江。現轄7個街道、6個鎮,總人口近75萬人。
城市化進程 改革開放20多年來,義烏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憑借小商品市場的優勢和內在驅動力,實現了經濟騰飛。據統計資料顯示,1980年義烏中心城區面積僅2.5平方公里,人口僅2.6萬,城市化率低于20%。截止2006年,建城區面積已達68平方公里,人口近75萬,全市城市化率已突破60%。
城市定位 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貿易中心。
綜合實力 2007年義烏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0.9億元。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858億元,集貿市場成交額460.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007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0255元。人均GDP達59100元。位居浙江14強縣之首。城市綜合競爭力已躍居浙江省縣級市
城市資源 義烏具有較為豐富的鈾、鐵、銅、鉛鋅、錳,以及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資源,其主要旅游景點有江濱十里綠廊、清波湖、丹溪風景區、“駱賓王公園”。此外,還有文藝理論家馮雪峰的故居,歷史學家《海瑞罷官》的創作者吳晗的故居等。